读书永远是个时髦的话题。在当下,少有人看书,读书对大多数人来说,多多少少是件“被迫”的事情。读书,是借由别人的文字,遇见自己,看见自己。教师无疑是读者中的一群特殊群体,教师读书的独特意义,不仅丰盈了教师自己,而且惠及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从小到大全是靠着理科才能考上学校。我觉得数理化不需要太多的死记硬背。但是文科不一样,要看许多书籍,要积累,要理解,当时对我来说真是一件苦恼的事情。
让我爱上读书的是考教师编制的时候,一开始我拿起中外美术史时也是很抗拒的,只是为了考试而看书,看了十几天慢慢发现中华历史的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留下的财富真是庞大而瑰丽。之后的我每天下班都会钻进书房看书五小时以上,沉浸在书中,喜欢逛书店,喜欢逛博物馆,还买了蒋勋老师的一系列和美术、历史、教育有关的书籍,慢慢的开始看科学、简史一类的书籍,真正的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含义。现在的我想跟着书本到各地去看看时间留下的美妙艺术。
最近阅读的一本书叫做《教师读书的30种体验》,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很深的印象---作家手稿的启迪,在书本72页。新教师的忙碌多半由于业务不熟练,找不准重点。作者是这么描述自己身为新教师时的状态:“我貌似每天过得很忙,但跟师父比起来,我真正花在教学研究上的时间实则太少太少了。我的心片刻都没有安静过,疲于应付教学中的种种琐事。”这时候我们作为新教师需要勤学学科基本功,可以向师父学、向同行学、也可以向书本学,回到核心阅读,聚焦职业成长的阅读最终会在课堂教学上开花结果。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打开了视野,我相信我之后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深入、扎实,渐渐地呈现出了新面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了鸟,天空才广阔;有了鱼,水才有活力;有了阅读,人生才能更加精彩。教师的阅读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教学的高度影响了学生的高度。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自己的阅读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生命结合在一起,这也是教师阅读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