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开题论证书
发布时间:2021-07-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宋莉萍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书

 

 

 

 

 

 

 

 

                        全学科                

 

       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互动型倾听教学研究                


                许小红              

 

负责人所在单位       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20216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三月制

一、 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611

地点:经开区小学五楼会议室

评议专家:龚国胜、陈兰萍、魏迎九

参与人员:经开区9所学校的市区级课题组长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目标:

1、通过研究,推动我校教师的教学倾听能力在和谐师生关系中提升,促进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个体发展进行倾听,帮助教师自身知识体系不断生成建构,为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有利条件。

2、通过研究,探索形成我校指向高阶思维的互动型倾听教学的策略,提升课堂倾听教学的层次。打造有利于高阶思维发展的师生双向倾听、学生彼此倾听,师生、生生多边多向相互倾听的课堂。

3、通过研究,尝试建立“差异优先”倾听教学评价观。使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功能更侧重于理解和促进,评价方法更侧重于描述性评价,评价取向更侧重于协商与对话。

内容:

1.对我校教师教学倾听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教学倾听能力欠缺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课堂倾听教学中,教师倾听学生的两大问题:(1)倾听学生什么? (2)教师如何倾听?通过课题研究实践,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清晰而明确的发言或含混不清的发言;倾听学生与教师思想一致的发言或不符合教师思想的异向话语;倾听学生正确的发言或错误的发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学生的沉默之“声”。通过课题研究实践,老师要具备正确的倾听态度,真诚而不虚假,尊重而不歧视,耐心而不急躁。并具备适切的倾听技能

2.打破课堂教学中教师缺失与忽视倾听的现状,改变选择性倾听,优化评价性倾听,追求教学中的解释性倾听和移情性倾听,提升课堂倾听教学的层次。

选择性倾听在课堂倾听教学的层次中,在缺失与忽视倾听这个水平之上。它是指在倾听时对倾听对象、倾听结果等面呈现出来的诸多信息,仅仅注意特定部分的信息而无视其他信息。评价性倾听是倾听时对学生的意见作出对错或正误的评价。解释性倾听超越了倾听本身,对所听到的内容能给予解释性的回应。移情性倾听对所听到的内容不作评价或解释,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作开放性的倾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紧随着学生的叙事、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不停地高速运转,不仅倾听到学生言说的表面含义,而且感受到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意图,它显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共情式的“听得懂”的状态。

3.打造师生双向倾听、学生彼此倾听,师生、生生多边多向相互倾听的课堂,学程重构,开展指向高阶思维的实践研究。

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将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单向倾听教师的模式,以及简单的师生双向倾听模式,力求打造师生双向倾听、学生彼此倾听,师生、生生多边多向相互倾听的课堂。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建构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教”“学”“用” 的教学环节,配以“独学、对学和群学”等学习方式,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实现自我和共同建构,进而形成高阶思维。课堂上呈现教师教方法,学生学方法,之后用方法迁移等环节。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素养。

4. 探索形成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互动型教学倾听策略。

给孩子表达的空间: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创设师生双向倾听氛围,培养学生间的学习性倾听习惯,构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理解性倾听机制。

准确把握有效倾听:构建学生生成性知识体系。在时间上保证倾听信息的完整性在复述与回应中完善倾听环节,在课后反思中构建生成性知识体系。

学校给予倾听环境:建立制度层面的倾听机制。适时地进行教学倾听能力培训,在学校范围内建立倾听行为反思机制,在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教学倾听环节。

方法:

研究坚持实践的立场,依循研究源于教学实践回到教学实践的理念,强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双向滋养。基于此,本研究在思辨说理的基础上,尝试采用现象学方法进行研究,意在秉持“现象学态度”返回到教学发生的具体场域,感受、体验如其所是呈现其自身的教学,关心、描述教学场域中的各种教学现象和教学事实,理解、诠释教学的本真意义及其终极旨趣。我们将尝试运用“现象学”方法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生以及教学事件,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与教师、学生等各种研究对象的沟通、交往过程中。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除了主要运用现象学方法之外还兼顾并使用了其它有效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形成研究框架。撰写文献综述,明晰课题的核心概念和实践路径。

个案研究法。为了更好地实现课题研究向广度和深度迈进,通过个案研究,通过在行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来调整研究的方案,通过对管理、教育教学案例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案的分析和不断反思,从而进行动态调控,认知引导以及实践策略改进,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中了解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行动研究法。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亟待解决提出行动改变的初步设想,分析问题,制定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干预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现状。通过结果反馈来验证设想和计划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调整。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步的具体计划和行动,螺旋上升。

组织分工:

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蒋建春

中小学高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负责课题的总设

计、统筹课题的

运作、编写课题

的实施方案、组

织课题的教研活

动、撰写课题的

学期报告和结题

报告以及撰写相

关论文。

张亚峰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张丽华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蒋文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王莉萍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沈安姣

中小学高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宋莉萍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负责课题的调

研、负责资料

的收集及整理、

课题会议记录、

撰写相关论文。

张丽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邵琰

中小学一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朱瑾

中小学二级

教学管理、教学实践

进度: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三个阶段展开:

202011月~20216月)启动阶段。完成课题申报,做好开题准备,完成开题论证,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与研究联盟,梳理与课题相关的最新文献和类似研究;确定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20217月~20236月)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实践研究,每学期汇集研究资料,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进行相关量性、质性研究。举行成果展示。其中,在2021年底,举行中期研究情况验收。

20237月~-202312月)总结阶段。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总结。

经费分配:

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

(限5项)

小学生课堂倾听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2021年9月

蒋文

教师课堂倾听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2021年9月

王莉萍

相关论文案例分析

论文案例

2022年2月

沈安姣

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互动型倾听教学研究

科研论文

2022年6月

张亚峰

中期研究报告

科研论文

2022年12月

课题组长

最终成果

(限3项)

课题研究案例汇编

案例分析

2023年11月

张亚峰

课题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23年11月

沈安姣

研究报告

科研论文

2023年12月

课题组长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