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评审书活页
发布时间:2019-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唐静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写实记录

  “写实”是指据事直书、如实地描绘事物,或照物体进行写实描绘,并做到与对象基本相符的境界。写实记录是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本课题中所指的写实记录,是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情况的客观记录,以活动记录单为主要载体,包括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辅之以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相关证明等。

2.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任务,诱导出学生的真实表现,以此评价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小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依据具体的目标,通过对学生活动表现的系统观察和深入分析,以考查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规划与组织、合作与交流、沟通与表达、反思与自我管理等非认知结果发展的一种评价方法。

   基于写实记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表现性评价,是依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伴随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以全面、真实、简洁的写实记录为依据,以表现性任务及相应规则的开发与实施为主要活动的一系列评价活动。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问题已经成为课程管理者和实施者关注的重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评价与教学的一体化和互为促进作用、着力发展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对于评价的支持和丰富作用、强调评价与日常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的融合等,已成为国内外课程评价的共识和趋势。写实记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在小学阶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很少涉及,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经验近乎空白;表现性评价已引起关注,并在课程评价活动中有了一些尝试,但较多被应用在能力监测等结果性评价中,如何在学生的日常实践中作为过程性评价手段常态运用,还缺乏有生命力的研究成果。

     同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直至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问题一直没能很好解决,而在学校和教师层面普遍持有一种观点,即“动起来真精彩”,能够正常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很难得了,至于怎么评价并不重要。相应地,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什么评价、怎么评价、评价什么、谁来评价这些关键问题上存在认识模糊和操作偏差的现实困境。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回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该发展哪些素养、如何观察、评定与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等关键评价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过程:

1.启动与准备阶段(2019.06——2019.12)学习相关课题的理论,收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清理工作思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组织开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核心成员在在一定范围内,采用恰当的方式,对目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理论研究与培训阶段(2020.01——2020.06)围绕前期的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进行交流探讨,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结合前期的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明确研究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组织对方案的研讨论证,同时分批分层组织参与研究的老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

3.实践研究整体推进阶段(2020.07——2021.06)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探索,定期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如课堂观摩、主题研讨、读书沙龙、成果展示等。建好课题网站,积累详细研究资料。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进行课题的中期评估,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

4.研究深化与总结阶段(2021.07——2022.06)根据中期评估意见,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辨、总结提炼,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全体成员完成研究案例、论文等收集整理工作,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同时在本区域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