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发布时间:2021-07-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瑾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自本世纪初以来,群文阅读教学已经引起了部分国内学者的关注,他们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

2008 年 10 月台湾学者赵镜中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首次提出群文阅读的概念,到台湾教师陈易志首次开展阅读教学实践,蒋军晶、窦桂梅等名师的课堂实践探索,再到搜寻研究群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群文阅读的探索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各位学者研究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群文阅读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一线教师的青睐。可以说,群文阅读教学是我国本土阅读教学理念并应用于实践。

随文练笔的相关研究,日本主要诞生于明治时期,复兴于二战以后的日本随文练笔研究。苏联对作文教学思想的相关研究,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苏霍姆林斯基。我国则是脱胎于现代闻名教学家叶圣陶、陶行知对于教育思想和作文教学的研究。

随着时间迁移,当代学者对随文练笔的研究不仅有着丰富的论述,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尤其是新课改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随文练笔指向的正是从读学写,品意得法。

通过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的分类和整理,一线教师和学者在对随文练笔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后,丰富了随文练笔教学的理论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教学建议。

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和一线教师分别对于群文阅读和随文练笔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已初具规模。但在横向研究对比中,笔者发现,对于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研究多是在传统意义上的单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群文阅读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中开展随文练笔的实践研究却论作不多。

再看当今阅读教学现状。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虽然对阅读教学逐渐重视,并且对学生阅读能力也有所关注,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局限性。语文课上关注的重点是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等,且多数情况是知识灌输和接受学习,或许教师有些许的引导,但不足以启发学生自主深刻的思考,师生缺乏互动,学生惰于思考,学生学到的是由教师加工好的知识点,这种“不劳而获”很难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应该以"教是为了不教"为目标,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自己在课余的时间进行正确的阅读;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学素材的应用不当。语文教学主要凭借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来进行课堂活动,叶圣陶认为“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教师正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从中获得某一方面的提高。现行的各个版本的教材,基本是单元编组的方式,每个单元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可上学生集中学习某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课文中去多角度的理解某一主题。然而教师在运用教材这一素材时,多采用的是单篇教学的方式,虽然几篇课文同在一个单元,虽然几篇课文主题有联系,但它们更多的是像住在一个单元楼的邻居,彼此间并没有过多的交集。这样一来,单元编排的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同时,也会让教师就一个主题进行重复教学,造成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综上,群文阅读中随文练笔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问题的一颗新星,是具备研究价值的。为此本研究将对以往的研究及经验进行总结,从群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课堂实践的有效指导策略作为研究的重点入手,展开现状调查和案例观察,从调查分析的结果出发,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在群文阅读教学进行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关于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最初概念是台湾学者赵镜中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并且描述了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三个方向。根据前人的阐释,拙论所涉及的群文阅读和群文阅读教学定义为:群文阅读指在单位时间内里呈现一组课文,这组课文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数量在四到八篇之间。群文阅读教学:指在单位时间内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资料,以一定议题为线索,进行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关于随文练笔。本研究中的随文练笔是指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的剖析和学情把握的基础上,设计短小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实践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同步提高。随文练笔强调读和写的结合,对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文练笔是阅读和写作之间双向的连接。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内容”。以课文为写作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具体练笔形式有:(1)模仿式练笔:仿经典句式、仿精美语段、仿写篇章;(2)想象式练笔:抓文本空白处、抓省略号留白处、抓“泡泡”提示、抓结尾续写、抓课文插图处;(3)转换式练笔:题材改变式、词语联珠式、移花接木式。

本课题“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资料,以一定议题为线索,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找到有效的策略设计短小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实践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迁移,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同步提高。

(三)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在各种类型的群文阅读中进行比较阅读、多方面思考问题,掌握各类型文章的一些阅读技巧,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课外阅读和语言建构中;议论各种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宽知识的视野,提高其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学校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围绕学生群文阅读能力和随文练笔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们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因为群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教师要会引导,抓住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挖掘各种文章的核心问题,转化为促进学生想开去的核心素养,这将引领我校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策略的指标要求体系通过研究,引领教师更新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形成促进语文教师转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的行为策略,进而帮助语文教师掌握的最优化操作要素。

2.通过研究和实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和品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较好发展。

根据上述基本精神和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确定如下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1. 群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的理性思考和文献研究。通过搜集资料、整理删选、文献学习,解读群文阅读和随文练笔的基本内涵,把握在群文阅读中开展随文练笔的意义,形成在群文阅读中开展随文练笔的教学理念,从而把握研究方向。

2. 针对目前学校语文教师现状分析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对当前我校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详细的观察分析,总结积极有效的实施策略。

其中有效策略主要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具体分为:群文选文策略、群文组文策略、群文阅读指导策略、群文练笔内容选择策略、群文练笔评价策略。

3在学校语文教师中应用能够促进群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

其中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点为:(1)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习得遣词造句、学会精巧构思、学会布局谋篇;(2)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拓展文本内涵、激发创作欲望、叩开想象之门;(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品味不同作品之美。

研究重点:

上述研究内容中,二、三两个内容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的思路:

本论题首先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阐述群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理论依据;其次调查分析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现状,探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提升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应用实践。

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计划年时间完成,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将分下列4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3月至5月。学习有关理论,起草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构建研究网络,并对参与教师进行初步的动员和培训。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21年6月至8月。以课题核心组为主,根据研究内容,分工协作,着重完成本课题研究内容一,组织骨干成员学习搜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开展深入的研究。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完成本课题研究内容二、三。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教学实践,再反思、总结,最后再回到课堂实践。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3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又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应用。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

1.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法是指:“研究者以文献资料为研宄对象,全面、系统地搜集、查阅与研宄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整理等手段,探讨和研宂某种现象或规律,深化对所研究问题的科学认识”。一般来说,教育研究都是从文献研宄开始,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整理,形成本课题研宄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

2.调查研究

调查法的范畴比较大,所呈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中的调查法采用问卷和面对面座谈的形式进行。问卷的好处在于样本量可以比较大,进而能对某个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而面对面座谈的好处在于,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处于面对面的交流中,这样的沟通方式更加自由人性,被采访者能够不受拘束地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3.行动研究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也是实行群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最直接体现。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通过走进课堂,观察课堂状况,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来搜集读写结合相关的案例材料,思考这些案例背后的教学问题。

4.经验总结

在课题研究中,组织课题成员不断反思已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形成有效的课堂指导策略。

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本课题将基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和优化教师开展随文练笔的教学行为。

2本课题将基于群文阅读教学,形成切实有效地进行随文练笔的实施策略。

可能的创新之处:

使读与写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如同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顺利完成小学语文标准中“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建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程实施的过程

加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变与革,使读写结合的内容与做法具体化,帮助师生们解决“读什么、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案例研究

系列案例

2024.01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系列指导策略

案例集

2024.01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2024.01







最终成果(限3项)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24.02

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24.03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较强的研究力量。我校语文教师一直扎根于语文课堂,业务精湛,并在日常教学中就具有较强的探索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愿意寻求解决策略。同时,我校骨干教师甘做领头雁,对其一线教师乐于指导帮助。

2.良好的条件保障。本课题扎根于校园课堂实践,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深受教师们的青睐。学校也致力于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在随文练笔过程中能达到的素养提升有所期待,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