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食育读书笔记》——张一九月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1-09-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一

食育,和很多朋友一样,我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时,脑子里是蒙圈的。食育?食物教育?食品安全教育?自然科学?营养学?有人说,食育的核心其实是教人要如何正确的吃饭。啥?我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吃饭这事还用教?

为了把这件事情搞清楚一些,我最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结果,还真有点让人意想不到。2010年一项针对国民食育情况的调查显示:

75 % 的国民对饮食安全知识是一般了解;25 % 的国民对饮食安全知识是不了解;对饮食安全知识非常了解的国民是零。75 %的国民在购买食品时不会关注食品添加剂;仅有占25 %的居民会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一项针对2.8万余人的中国城市居民盐相关知信行调查显示,72.7%的学生每周至少吃一次加工食品,只有1%的人能分辨出哪些是高盐食品,约有1/4的成人没听说过低钠盐等。(数据来自《食育从儿童抓起》)

根据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肥胖率达12%。部分地区中小学肥胖率已经超过20%,这就意味着校园里每5个孩子里就可能有一个小胖墩,青少年超重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由公众号一席发布的一篇关于《吃一包辣条,这一天的盐摄入就超标了》的演讲中,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副所长张普洪教授还公示了一份数据中国慢性病数据调查。

数据显示,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不断提高,因传染病与感染类疾病而致死的疾病在逐渐降低,因个人生活习惯、饮食等问题引发的慢性病成为了中国近年来致死的主要原因。他表明:在我们没有办法改造基因的时候,有很多危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

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吃东西,这是我们的生存本能。但吃什么,如何吃,怎么吃却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与引导的。

在《食育》一书中,倡导一种观点:除了告诉孩子食物的种类与营养,还要对孩子从小进行食育的行为教育。这种教育并不是来自书本,而是在生活与生产中学到的。

让孩子参与买东西的过程,在巷子里、菜市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在超市琳琅满目的货架前,让孩子学会甄别区分食材的不同与好坏,学会与商贩买东西讨价还价,学会辨识加工食品包装上的各种标签。

让孩子参与制作食品的过程,在幼儿园或者家里,为孩子开辟学习做饭的空间。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参与择菜分餐,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教给他们简单的烹饪。

让吃饭这件事具有仪式感,告诉孩子要饭前洗手,并和孩子一起在桌子上摆放美丽的桌布,用精美的食器装盛食物。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让孩子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吃饭这件事的流程体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