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听无声之声——吴焱云10月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1-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焱云

听无声之声

有人会说,教师从来都反复要求学生注意听讲,怎么能说不重视听呢?原来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倾听”,与我们通常说的“ 注意听讲”不是起声一回事。这里的倾听首先指教师要认真听,不光用耳朵听,还要用心来听。而且这种听不光是要听话的内容,还要听其中的感情画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中间不单是信息的传播,还有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也可以说,“注意听讲”那个“听”可能是干燥的,而“倾听”的“听” 则是润泽的。

又有人会追问:“没有说,哪儿来的听?鸦雀无声,听天籁吗?”此问有理。可见,教师鼓励学生发言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发言的质量。没有水平,没有个性,没经过独立思考的发言是难以引起倾听的,你不去倾听反而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 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努力提高发言质量。

(《教与学的秘密——解读佐藤学的课堂教学观》,第18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积极举手,但回答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又重复了之前的答案。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往往不忍批评,却也难予褒奖。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类问题呢?原本的我认为这是一种孩子“不会表达”的情况,直到读到这段话,才恍然大悟,原来,相对于表达,可能问题的根本是“不会倾听”。那么,从老师的层面,我们要如何提高课堂的倾听效率呢?愚以为有以下三点:

1. 用心听表达的内容

课堂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多的便是“对话”,或是一些信息单方面的“输入”或“输出”。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学生和老师认真倾听,才能掌握其中的关键信息。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因为这是学生思想的最为直观的体现,也是他们内心最为真实的表达。这种真实、个性的观点是课堂的重要部分。

2.用心听学生的情感

相比于传统的用耳朵“听”,“倾听”就不再局限于一种靠声音的表达了。它更像是一种有温度的,润泽的“听”,听的是属于孩子的“无声之声”。学生的答案,除了简单的对错之外,更蕴含着学生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存在,它往往表达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体现着他们的课堂代入感,共情、共性。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而这种深刻的感受,孩子往往是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倾听孩子的这种“内生型情感”。这对于老师教育那些不善言辞,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的学生,也大有裨益。

  3.用心听发言的质量

  学生的发言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尊重和鼓励孩子们用发言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发言的质量。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有效率的。缺少质量的发言只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度。就如上述学生,将珍贵的发言机会用来回答重复的答案,这便是教师需要改进的点,也启发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仔细思考,最后做到有效表达,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高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