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读书笔记
一、关于评价
美国学者洛克希德认为,当前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有六个最普遍的目标:为高一级的教育选拔学生;认证学生的成就;检测成就变化的趋势;评价特定的教育项目和政策;促使学校学区对学生成就的负责;诊断个体的学习需要。这些目标中除最后一项之外基础上都属于“对学习的评价”当前在加强“对学习的评价”的同时,关注最多的还是“为学习的评价”。由于教学、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关系得以建立,评价被看成镶嵌于教-学过程之中的一个成分,对各种新型评价方式的倡导,内部评价尤其是课堂层面的评价得到高度关注,对多元评价尤其是学生参与评价的倡导,对评价结果的适当运用的规范等,都反映着“为学习的评价”的理念。
传统的纸笔测验测验出的无非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和支离破碎的技能,虽说这些也是决定人生有成功表现的必要的智力因素,但它们并不是充分的因素,只能导致强调死记硬背的课程设计以及与之相伴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只会考试,不会学习、思考、做事、做人;对教学的影响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教学与评价分离。
表现性评价目的在于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常常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映。“表现性”强调学生要实际完成某一项任务而不是进行再认或知道一个答案。表现性评价促进了标准-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它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更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不仅评价某个学习领域某个方面的能力,更评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作与表现的能力。表现价让学生更清楚“我要去哪里”,更清楚“我现在在哪里”,更清楚“我是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中的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能促进教与学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提升学习的教学工具,而不只是用来检验和评定分数的事件,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既可以是一种课堂活动,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评价活动,它镶嵌于教学中。当然要将一个教学活动同时设计成表现性评价任务,需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哪些预期的学习结果;证明预期学习结果需要的证据是什么;什么表现最适宜作为可收集的证据;需要多少足以说明学校的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