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关于课堂倾听的教师访谈(言淳)
发布时间:2021-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言淳

横山桥中心小学教师“课堂倾听”现状的访谈问卷

 

1.教学中,有没有对你触动很大的有关倾听的故事?你是怎么看的?倾听在故事中有何价值?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可见倾听的重要性。在小时候,我就听过一则有关倾听的故事,感触很深。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他问“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小朋友“我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后,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现场的观众笑东倒西歪,林克莱特继续注视孩子。没想到,两行热泪从孩子的眼里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回答“我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救他们

观众笑孩子,是因为他们用成年人的惯性思维替孩子“想”出了动机,他们认为孩子在发生空难时会抛下乘客独自逃跑。这样的笑是不友善的,也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而主持人的做法很合理,面对这样一个答案,他没有妄下结论,而是选择倾听孩子的声音,最后得知了动人的真相。试想,如果主持人也像观众一样,不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可能再也无法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致命的。

倾听拯救了一个天使、净化了一些灵魂。

 

2.你觉得教学中倾听重要吗?如果重估倾听在教学中的价值并将倾听精神诸如关切的情愫、欣赏的态度等渗透到教学中,你觉得意义大吗?为什么?

我认为教学中的倾听是必要的,重估倾听在教学中的价值并将倾听精神渗透到教学中也是很有意义的。倾听是一种高效率的对话,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精神世界的有效手段。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大写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地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才能对学生的“症状”有及时且精准的了解,方能“对症下药”。

 

3.有人说,“教的本质不是告诉而是倾听。”你怎么看这句话?(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区别于过往的“满堂灌”,教师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说出来的感悟和学生自己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后者虽然在很多时候都不够“标准”、不够完整,却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所思、所想、所得。倾听学生的声音,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便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参与感、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你有没有尝试着采用倾听的理念和方式去组织教学,如果有,能否描述一下你课堂的情况?

参与这个课题后,我更加重视倾听:倾听学生的声音,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面对预设之外的、似乎与课堂“无关”的问题时,我也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学生提问的动机,并予以真诚的回应。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我介绍完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后,有学生举手提问:安徒生和《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一个和本堂课“无关”的问题,我可以选择直接跳过这个问题,或是简单地回答一句“他们都是著名的童话作家”,然后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进行教学。但转念一想,直接跳过这个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提出这种问题的学生一定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孩子,老师不应该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若是用一句话草草带过也不合适,因为《格林童话》并不是格林兄弟写的,他们做的是搜集、整理和再加工的事情,如果简单地说“他们都是著名的童话作家”,是不够严谨的。所以,在短暂的思考后,我用了一些时间向学生认真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似乎是受到了这位同学的启发,教学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时,也有学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学生提问:我们之前在大练上读过张秋生的童话,张秋生和安徒生谁更厉害一些呢?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说谁厉害都不对。我没给出直接的判断,而是和学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张秋生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们都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童话故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读。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更厉害,因为他们的国家不同、生活的地方不一样,所以童话的内容和写作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课后找来他们的童话书认真地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5.课堂上,你觉得学生的思考、想法和体验是否重要?你往往通过何种方式去“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并给学生提供可能的帮助”?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设计、执行要基于学情、围绕学生展开,所以,学生的思考、想法和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在备课时,我总会思考一节课究竟要怎么上,才能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共鸣与感悟,才能让文字之美滋润学生的心田。我会找来教参进行学习,观摩优质课、公开课,基于学情做出教学的设计和预设。听课时,我特别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分析隐藏在学生发言背后的逻辑,在上课前做尽可能多的准备,以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

上课时,我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在一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的反响如何?学习热情高不高?在学生回答时,回答的学生是怎么回答的?其余的同学是怎么听的?如果发现学生面露难色,或发言“跑偏”,我会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的时间。课后,我会找一些上课“较为积极”和“不积极”的学生,询问他们对于这节课的感受:有没有听明白?还有没有让你感到困惑的地方?哪个环节让你最感兴趣?

每天,我坚持进行教学日常的记录,在记录中对当天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取精去粕。

 

6.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发言跟你的思路不一致,你一般如何回应?如果学生的发言含混不清,你一般怎么应对?如果你提出问题后,学生绒默不语,你一般如何处理?

我认为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思路不一致时,原因通常有以下四个:其一,学生的回答是教师没有预设到的更为精彩的答案;其二,学生的回答偏离了主题;其三,学生没有跟上课堂的节奏,思路还停留在之前的教学阶段中,说出的答案牛头不对马嘴;其四,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或疑惑,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针对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回应策略。面对第一种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及时予以表扬,抓住课堂中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推进教学。面对第二种情况,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但不能否定学生的回答,也不宜直接公布答案或请下一位学生回答,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面对第三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敲打”学生,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并重复问题,请学生思考后作答。第四种情况也是一种新的生成,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想法或疑惑,结合教学的进程,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的发言含混不清,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发言缺少信心,可能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为欠缺,可能是学生没有理解问题的涵义,也可能是学生妄图“浑水摸鱼”。针对前三种情况,我一般会以引导和鼓励为主,为学生“搭梯子”,让学生有更好的发挥。针对第四种情况,也要弄清楚原因:是学生不能理解,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我会根据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

同样的,如果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绒默不语也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力求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坏的情况下,鼓励、引导或降低问题的难度后学生依旧保持沉默,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请其他同学代为回答。事后,可以再选择几个简单直白的问题交给这个学生回答,帮其树立自信心。

 

7.课堂上,倾听学生发言时,你觉得需要什么心态和姿态?

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来看待,能尊重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能接受学生说出和预设不同的回答,能宽容地看待学生给出的答案,能主动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静下心听学生说话,弯下腰和学生对话。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是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掌控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出更多的声音。

 

8.你觉得你的学生会不会倾听?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我的学生还不太会倾听。我认为,在课堂中学生的倾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倾听老师的教学,二是倾听同学的回答。多数学生能做到上课时认真听讲,动脑思考,少部分学生听课效率较低,易走神。在倾听同学回答方面,只有不过半的学生可以做到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放下手,认真听别人的回答。小部分学生难以遏制自己表达的冲动,通常会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坚持举着自己的手,想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答案。部分学生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答案,在其他同学卡壳、停顿或是思考时,就显得不耐烦,“抢着”要发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虽然积极举手、热情高涨,但有时会和前面回答的同学答案“撞车”,说明这些学生没有做到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

 

9.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倾听重要吗?你对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倾听状况满意吗?大致是一种什么情况?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建议?

教学时,学生之间的倾听是十分重要的,我对本班学生之间的倾听情况不是很满意。班级中的具体情况可以参照问题八的回答。针对这种现状,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我在班级中立下“规矩”,要求学生在他人发言时不得举手,必须等其他同学发言完成后才能举手;自己的回答不能和前面的同学重复,要仔细听别人的回答;时刻做好一个小老师,听别人的回答、读书有没有疏漏、错误的地方,并及时进行补充、纠正。当然,我也会为学生做好榜样,不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予以及时的、真诚的回应。我想发设法地给学生提供更多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能顺利说出积压在心中的话,自然也能定心地倾听别人说的话。

 

10.你觉得教师是否需要具备相应的倾听素养?你觉得倾听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你对你的倾听素养满意吗?为什么?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倾听素养。我认为倾听素养包括倾听的意识、倾听的能力、倾听时的及时引导、倾听时和倾听后的适当反馈。我对我的倾听素养不太满意,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过去打辩论的经历让我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拥有了倾听的意识,但我倾听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有时候引导不够到位,有时候不能给予学生高质量的及时反馈。究其根本还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育理论欠缺,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11.倾听教学是在反思“讲授”教育学旨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样态,你觉得理想中的倾听教学是个什么样的?能否描绘一下你的蓝图和愿景?

这样的课堂是既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能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倾听。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而心是静的,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能予以及时的补充,使课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课堂拥有无限的可能,学生也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12.在倾听教学的实践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你认为实践倾听教学可能会遭遇哪些困境及挑战?

倾听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教师是最关键的。教师要意识到倾听教学的重要性,主动培养自己的倾听素养,时刻在课堂中践行倾听教学。教师要做好“听”与“教”的平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坦然面对困境与挑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