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挖掘语文能力之读的力量----沈恬11月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1-12-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恬

最近读周一贯老先生主编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令我启发不小

以前只知道每个单元主要训练什么,每篇课文主要学习什么,至于怎么编排,为什么这样编排我从没想过,直到读到周老的现行教材以语文能力为主线,划分不同的课文类型这句话时,才知道原来每个单元导读前所说的,我们要训练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叫语文能力。真是井底之蛙,真是孤陋寡闻,真是惭愧不已。

关于教材选编,课标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要多选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古诗等,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以读为主,更要以有趣为主。设计教学活动时老师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启发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悟,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又接触了各个文体的特点:童话想象力丰富,寓言告诉我们道理,故事引人入胜,儿歌充满童趣,诗歌朗朗上口。但是这些知识不要直观出示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低年级老师要注意,千万不要一直齐读,而是要尽量避免齐读,即使避免不了,那就老师教读学生学着语气读。从小习惯了齐读的孩子,高年级即便是自己读书时也是齐读腔。于永正老师说,读书好的孩子语感好,语感好的孩子成绩肯定不差。这是很有道理的。

中年级学生以阅读叙事作品为主。教材文体变了,我们再一味地教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而不做方法引领,那就不现实了,毕竟中年级刚刚接触到作文,没有方法的引领,如何学以致用!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课堂活动在有趣的前提下要有作文方法的指导。所以如果低年级教学兴趣为主的话,我管中年级教学重点叫趣法兼得。这个既有阅读方法,又有写作方法。

高年级继续学习叙事性文体,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要注意深入解读文本,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查找有用的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如《孔子》、《开国大典》、古诗《石灰吟》等。高年级学生还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奇异的琥珀》就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这篇说明文在向我们说明琥珀的形成过程时,加入了大量的想象场景和细节描写,编者安排这篇文章,我猜是基于叶圣陶先生说的说明文不一定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那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拿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鲸》或一篇药品说明书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来加深理解。所以我将高年级的教学重点总结为法道兼修这个道既是意义,又是情感。

我经常让孩子们读书,前几天一总结,有的孩子从过年到现在都读了四十多本了,而我读书的时间真是屈指可数。读书是向他人学习,更是对自我的启迪。无论如何,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也不能落后。我要读书,像坚持写随笔一样坚持读书。我想,我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启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