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优化资源,提升教师倾听能力——洪涛12月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1-12-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洪涛

  

10、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

教室的墙壁、学科的隔阂,是在校园内部运作的最强有力的权利。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所有学校改革的前提。

(《教与学的秘密---解读佐藤学的课堂教学观》,第26页)

我们老师之间,很缺乏实质性的横向联系,尤其缺乏研讨式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沟通,大家见面除了闲聊之外,就是必需的互通情况,或者发牢骚。

(《教与学的秘密---解读佐藤学的课堂教学观》,第27页)

对于我们学校这样大的八轨制学校,教师数量多,每个术科都有单独的办公室,在美术组独立办公时期,我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根本没说过几次话,更别说沟通了。直到办公室调整,将美术与科学老师办公室合在了一起,才和其他术科教师熟悉起来。我发现科学老师上课非常严谨,一堂实验课经常看到他们在办公室准备教具,实验器材一遍遍调整。美术课就有点相反的意思了,更加大胆、创新,天马行空,什么都可能。我一想这正是我们两个学科互补的地方啊!知识相通是我们教学联系的契机,于是我们在一起研究问题,做课题,在美术课上用科学的态度做色彩实验,在低段科学课上加入简笔画的教学。除了术科之间,在二年级美术《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一课,将语文故事、古诗、成语都融入到美术课。

知识本来就不是独立的,老师们要“打破教室的墙壁”,消除学科的隔阂,从身心向他人敞开去倾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1、教研活动应该怎么搞?

只有通过十几次的案例研究,才可能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浮现出来。

教研活动应侧重在课后而非课前,教研活动要与教学评价脱钩,不要在教研活动时老想着评价讲课教师的教学优劣。真正的教学研究应该是“问题导向”的。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都“对事不对人”,各谈各的想法,互相启发。

(《教与学的秘密---解读佐藤学的课堂教学观》,第28、29页)

看完后我脑子里第一点想到的就是“教师的能力如何提升”?这里的能力很广,包括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教科研能力等等。和学生一样,教师也需要学习的。在本书的第8篇有提到,“教师培训、讲课的作用是有限的”,我认为,这是因为每个老师的处境不同,讲师们不能“就事论事”的帮助老师们解决实际问题。但大多数的培训和研讨都是有主题的,这个主题就是我们思考的中心。教师们要在所谓的“形式主义”的活动中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有选择的听,什么样的内容和方法可能用到我的课堂中,我可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找实验班级试一试。讲师的表达自己能否听懂,我该怎么用我的话(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话)来表达。

教师倾听讲师培训的过程就是学生倾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不妨好好做一次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听一听,老师说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么说?我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我该怎么回答?这样想想,是不是身为老师就知道怎么表达了呢,作为教师,我该这么表达,我该这么说,我该这么听,我该这么思考。要听教授(教学方式发法),还要听学生(检验和交流),这样自己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