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 ——2022年述职报告 横山桥中心小学 蒋建春 年过50,越来越沉稳与安静,走上教育岗位今年已整31年,在副校长岗位整15年,这个年龄应是人生中成熟的阶段,慢慢拂去功利性,剩下的、沉淀下来的是本真的自己与初心。这一年,大体上就是读书、写作,做做分管工作,坐在位置上静静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忙也不太忙,歇也不曾歇下来,觉得自己每天有事可做。中年人就是一张老CD,A面是焦虑,B面是努力,唱着一首五味杂陈的歌。 我喜欢学习,包括文学、时政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能让我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党的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能积蓄动力,充满斗志,能够使我的人生大方向不至于迷失。作为党员教师,更要带头学好党的大政方针。每天早晨,首件事情就是打开“学习强国”APP进行打卡学习,完成全部答题;每天翻阅《新华日报》翻读江苏新闻APP,了解时事政治,为国家取得的成绩鼓与呼,言行一致做到“永远跟党走永远听党话”,在新征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争做“四有”好教师,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一无上称号。 这一年,我天天读着书,写一点小小的感受。北大教授陈平原说,读书意味着你还在奋斗,还有不满, 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迭代”成为教育的热词。我这位标准中年教师,但思想上不想因循守旧,创新、创新一直是徘徊在我头脑里的关键词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我需要去把控了解;新课程方案,我需要去熟悉;新课程标准,我需要去研读。总之,我的头脑不愿随着年龄到老化,不能用一张旧船票去乘新时代的船。因此,教育的不断推陈出新,“为渠哪得清如许”,我持续不断地去购买教育教学书籍,不断使自己的头脑成为一汪活水,《有效教学》《从教走向学》《好的教育》《教与学的秘密》等书籍成了我手头常读常新的书籍,《江苏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成了我案头的报刊杂志。圈圈画画,摘摘抄抄,一年来,我阅读专业书籍十余本,摘抄撰写阅读心得十余万字。我深知,自己这一辈子在专业追求上不可能更近一步,但我不断学习的脚步不会停歇,更新知识我不能落伍。阅读,能使我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 这一年,学校的教科研不断进步。我努力用自己的学术力量引领学校教科研工作。学校年轻教师多,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青年教师既要会上课,还要会教育写作。我亲自梳理自己的教育写作经历,详细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撰写教育反思、写好教育论文。指导新上岗青年教师制定个人规划,成立青年教师读书营一起来钻研教育论著,用先进的理论来引导武装青年教师,从而更好地优化改进我们青年教师的课堂。课题是“科研兴校”的重要平台,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抓手。我给学校的骨干教师出谋划策,积极申报省市区课题。欣喜的是这一年学校有两项课题成功申报为省级课题,逐渐构建起了学校金字塔式的课题研究网网络。教师们积极撰写论文的积极性高涨,一年里几十篇论文能够发表,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锤炼与提升。这一年,我自己也坚持总结撰写论文,有与课题相关的,有学校办学经验,发表发表在《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身体力行地做到了引领示范。 这一年,我依然承担着学校重要总结报告的起草撰写工作。尤其是学校的年度报告,作为一个副职校长,要能操弄其起自己手中的那杆笔,有时真觉得是重如千钧,学校有很多条线工作,各部门工作是纷繁复杂,有很时候真是怕挂一漏万,一不小心遗漏同事们的辛勤劳作。因而,平时自己一方面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记载好学校的要事大事,另一方面要使自己成为杂家,有时要写劳动教育,就逼迫自己赶紧恶补这方面学问;有时要起草体育教育改革,又要马上去找这方面资料学习。自己所知有限,但工作形势要求,有时真是搞得人头皮发麻,只能硬着头皮上。这一年,什么报告总结计划少说也有几十篇,一般情况下是一周一篇亲自执笔的文稿要交。当然,自己不在教学一线,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这也是我的本职要求。我想,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说清楚。比说清楚更重要的,是能承担; 能行动;能化解;能扭转;能改变;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顾全大局。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和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他还告诫我们:“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里,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这一年,我越来越简单而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