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倾听驱动进行教学(课堂观察记录表)
上课人:何婧瑜____ 班级学科:三1班 语文____
上课时间:_2022.6.7____ 听课人:朱晓红__________
观察内容 | 环节一 | 环节二 | |
教师预设了哪些问题 | 创设的问题 | 板书:观潮。出示观的义项。选择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再板书:天下奇观。此处的观是什么意思?而天下奇观呢?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 |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相关句子来说说。 |
问题的认识要求与学习目标水平的关系(解决∕解释∕迁移∕综合∕评价) | 通过选择,教者巧妙地把不同语境中的“观”的两个不同意思也联起来带孩子理解了。 | 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能准确检索文本的有关信息,梳理出文脉。 | |
问题链的设置(层次性∕结构性∕发展性) | 这里的问题设计是存在内部关联,有梯度。由板书课题到引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就把文章的核心问题顺理成章地抛出来了,也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 在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地的阅读和提炼信息,从整体到部分。 | |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思考 | 讲解(说明性∕设问性) | 学生解词已具备一定的能力,结合生活经验,可以准确地说出观的不同意思。 | 这个时间是同一天吗?文脉再看看这是怎样的时间顺序?教者逐渐带学生梳理出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去”的小标题。 |
辅助性讲解(板书与媒介的启发性∕示范的启发性) | 教者通过板书课题,投影出示观的义项,让学生去选择意思,这就降低了学习难度。接着又板书天下奇观,进行比较探究这个观的意思。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是不同的。 | 引导学生去关注了一些段落的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教给学生检索信息的方法。 | |
理答(说明性∕引领性∕开放性) | 因为难度不大,学生的回答比较顺畅,教师的理答基本没有多少艺术性。 | 学生说 “江潮还没有来”,教者提炼出“潮来前”这个关键词。当学生说“潮头奔腾西去”,教者提炼出“潮退去”。显得言简意赅。 | |
评价(解释性∕引导性∕思辨性) | 教者的评价语言很贫乏,缺少启发性和鼓励性,需要更深入倾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智慧地点评。 | 评价单一,不生动。 | |
教师如何倾听 | 主要行为(追问∕对学生回答激励、称赞∕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打断学生问答或自己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 教者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是重复学生的答案,代学生回答,或者简单评价“对的”等。 | 当学生找错关键信息时,教者能及时追问,或请其他学生补充、修改。 |
教师如何处理生成的问题 | 生成的问题 | 学生和老师都用“雄伟”这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感觉不是很恰当,在此提出商榷。
| 3、4小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学生说是从上到下的顺序。 |
教师的处理 | 忽视,并重复学生的这个认知。 | 教者能及时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