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讨课《观潮》听课评议
发布时间:2022-07-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晓红

如何以倾听驱动进行教学(课堂观察记录表)

上课人:何婧瑜____              班级学科:三1班  语文____   

 上课时间:_2022.6.7____        听课人:朱晓红__________

教学环节

 

观察内容

环节一

环节二

教师预设了哪些问题

创设的问题

板书:观潮。出示观的义项。选择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再板书:天下奇观。此处的观是什么意思?而天下奇观呢?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相关句子来说说。

问题的认识要求与学习目标水平的关系(解决∕解释∕迁移∕综合∕评价)

通过选择,教者巧妙地把不同语境中的“观”的两个不同意思也联起来带孩子理解了。

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能准确检索文本的有关信息,梳理出文脉。

问题链的设置(层次性∕结构性∕发展性)

这里的问题设计是存在内部关联,有梯度。由板书课题到引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就把文章的核心问题顺理成章地抛出来了,也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在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地的阅读和提炼信息,从整体到部分。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思考

讲解(说明性∕设问性)

学生解词已具备一定的能力,结合生活经验,可以准确地说出观的不同意思。

这个时间是同一天吗?文脉再看看这是怎样的时间顺序?教者逐渐带学生梳理出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去”的小标题。

辅助性讲解(板书与媒介的启发性∕示范的启发性)

教者通过板书课题,投影出示观的义项,让学生去选择意思,这就降低了学习难度。接着又板书天下奇观,进行比较探究这个观的意思。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是不同的。

引导学生去关注了一些段落的表示时间的词或短语,教给学生检索信息的方法。

理答(说明性∕引领性∕开放性)

因为难度不大,学生的回答比较顺畅,教师的理答基本没有多少艺术性。

学生说 “江潮还没有来”,教者提炼出“潮来前”这个关键词。当学生说“潮头奔腾西去”,教者提炼出“潮退去”。显得言简意赅。

评价(解释性∕引导性∕思辨性)

教者的评价语言很贫乏,缺少启发性和鼓励性,需要更深入倾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智慧地点评。

评价单一,不生动。

教师如何倾听

主要行为(追问对学生回答激励、称赞∕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打断学生问答或自己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者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是重复学生的答案,代学生回答,或者简单评价“对的”等。

当学生找错关键信息时,教者能及时追问,或请其他学生补充、修改。

教师如何处理生成的问题

生成的问题

学生和老师都用“雄伟”这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感觉不是很恰当,在此提出商榷。

 

34小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有学生说是从上到下的顺序。

教师的处理

忽视,并重复学生的这个认知。

教者能及时纠错。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