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的是深秋时节从黄昏到夜晚的美丽风光。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把学生带到那美妙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喜欢这首诗,进而乐意学习这首诗。我是这样教学这首古诗的:
在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作者、朝代以及题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把这首诗朗读五遍。在朗读之前明确要求: 1.要求基本会背;2.要求理解诗中写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有哪些景物?读完五遍后,学生基本可以背下来,同时也会从诗句中理解到时间是写深秋黄昏到夜晚这段时间的风光,地点是江面和江边,所描写的景物有残阳、江水、月亮、露珠。学生粗知了这些内容继而再理解诗句就不难了。
在讲前两句诗时,我出示夕阳照耀下的江上风光图片,在学习后两句诗时出示一弯新月下的小草和露珠图片,然后指导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儿的,有了这样的根底,学生再理解诗句就轻而易举了。图片在教学中起到了纲举目张,打破重难点的作用。
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如前两句诗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的: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夕阳) “铺” 是什么意思?(斜照)再问:“什么时候的太阳斜照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可译出:“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接着问:“夕阳斜照后的江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瑟瑟”是什么意思?(绿色)学生又很快可译出:“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后两句诗我也是采用的方法开展教学,由浅入深,逐步启发,同样到达了融会贯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