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典文化引入课堂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能力,包括读、说、听、写等各种要素。《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建议:“语文知识重在运用,要求语文教师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一些括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运用语文的机会。逐步形成用语文的意识,从而尽可能的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以为,如果把经典在语文课堂上加以实施,那么,学生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快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是自然的。经过长期的训练,我们在朗读大赛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突出,他们的语势流畅,感情表达准确,一看就知道受过专门的训练,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长期坚持不懈的阅读经典有关。另外,小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出他们的语言十分的简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说,在有远道而来的领导来我们参观时,他们能在作文中写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精妙语句,在经过一个寒假的假期后,同学们见面能说出“一日不见如三秋”来表达自己对同学及老师的想念之情。这些现象都能在学生的口中脱口而出,运用得那么自然,这说明,他们在平时的经典训练中起到了效果。这些积极的运用在高年级中没有学过经典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少见的。所以,在诵读中国文化经典中积累丰富的语词之后,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达到质的飞跃,由学习到运用,由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