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设计一所好学校》
何婧瑜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普拉卡什。奈尔,阐述的是如何简单、合理、多样化地解构和重塑现有学习空间和学校环境,主要是围绕学校所有空间设计展开的,包括学校入口,教学楼,教室、办公室、一体化学习区域,图书馆、户外公共区域等,这种空间设计的背后所依据都是旨在满足人的内在需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跳出功能需求的传统设计定位,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打破教学的边界,倡导交往,表达,合作,自主的学校空间设计。这本书并非仅仅为了那些新建学校,对于旧校改造更是现实的需要。学校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就是在传统学校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完善,再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一些学校里,无需多少投资,便能让学校充满灵动和活力,甚至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成一所崭新的学校。
本书的很多教育理念也触动了我,如学习型教学楼,学习型的教学楼,可以不仅突破了教学楼的“教室与铃声”、还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型,让教学楼符合人的发展需求;让教学楼的设计符合四项基本的原则:宾至如归,多功能,支持各种学习活动,能够传递积极的信息。所以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受欢迎的,色彩上应该给人舒服感。只可惜,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势下学校教学楼的设计都是建筑师先设计好的,这样的设计并未考虑到未来的学习模式。
书中提到进入一个学校,第一印象很重要,更应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的老校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简单。一个水泥操场和两栋简单的教学楼。过于简单和简陋了。读完书后,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宾至如归”的感觉上做文章。不过,在改造学校空间的前提我觉得教学理念的更新更为重要,否则一切都无法进行,更新教育理念学习首当其冲。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充满疑惑的,觉得设计学校离我们来说太遥远了。因为我们所工作的场所、甚至校园文化都是提前设计好的,真正使用学校的人是没有机会参与学校设计的。随着翻页的增多,也慢慢改变了我最初的想法。起码我们要有设计一所学校的想法,改变不了硬件,我们可以改变软件软件,改变不了软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本书打开了我的思维,比如对于学校设计原则及彰显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的解读以及应用,把文化应用于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成长,让老师在文化氛围中工作。虽然我们现有的教学楼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教室,比如学习工作室、学习套间,学习社区的改变;无法改变办公楼,但我们可以改造办公室的设计,更有利于老师们的学习工作和协作;学校现有的图书和图书馆的空间内,我们在设计图书摆放和阅览空间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人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