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带着问题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实中常常是这样,敢于提问的往往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则保持沉默。其实不是他们不能发现问题,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他们怕自己的问题提得不好,招来老师同学的嘲笑。老师此时要做的就是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否认,不讥讽,并善于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同时还要运用积极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让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我们现在尝到学生能够自读自悟,那么首先还是要会问,敢于问,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问,有疑就有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有效。
低年级阶段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习作和写话是有区别的。到了三年级,就要系统的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结合自己以往指导学生写作的经验方法,我觉得可以学习以下几点。
1、善用课文留白
文章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时,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扩充与填补,学生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处适当安排一些课堂小练笔,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低年级的《狐狸和乌鸦》的续写、《狼和小羊》的续写、《会走路的树》故事续编、中高年级《爱之链》续写、你想对某个人物说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留白,都是训练写作的好契机。
2、培养“关注”力与“观察”力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心”人。在学生身边,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事件发生,会有值得记录的人物出现,会有值得欣赏的自然现象的呈现……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有意地去搜集这些资料,坚持下去,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搜集资料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去践行和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日积月累之后,学生拥有的信息量会越积越多,这样当学生再见到作文的题目时,他们只需要在脑海中搜集已经储存的资料并进行选择,然后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其次要培养的是“观察”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易事,因为观察不能只停留在“看”上,而是要经过大脑的分析、优化和重组并加以积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是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使搜集到的信息条理分明。如按时间、空间、方位、远近、主次、变化等等,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在观察中把看到的信息有机地整理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只需要把看到的东西以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了。二是教会学生进行思考性观察。用眼睛接收到的信息源源不断,需要进行过滤留下可用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挑选有用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要作为重点优先仔细观察,次要的排列在后,其他的只要留下个印象即可。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联想使观察具有更丰富的收获。
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实践探索>>月研究随笔>>文章内容
带着疑问阅读——吴焱云9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2-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焱云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