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地说,用心地听”不应成为评价课堂的唯一标准
——包蓓芯10月学习笔记
内容摘要:每一堂课都会有缺点。王老师始终对滨野老师的课持质疑态度,认为学生讨论和业余闲聊差不多。我看到几个我们国内教师的课堂片段,一对比就可以发现问题。滨野老师的课堂,学生至少是课堂的主人,可以随意发言,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的同学也在认真倾听他人的说法,并且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想这就是佐藤学教授所推崇的。这堂课不在乎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教学目的达到了没有(可能日本也不提这个),只要学生能够大胆地说,用心地听,这堂课就是成功的(我们看日本的历史考试题也是这个思路,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要求学生会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判断)。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串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倾听和表达,学生在课堂中不需要看老师的脸色,不需要思考标准答案是什么。反观我看到的几个国内的课堂片段,学生要么按老师的格式说、按老师的要求读,要么害怕“逼供”,或害怕令老师不满意而不敢说,这样即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学生失去的远比获得的多。
学习心得:听课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总归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尤其是数学课堂,老师总会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回答出一个明确答案。“学什么”都学会了,学不会也会死记硬背,至于“怎么学”的,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转变教学观念,不机械的要求每个人都学会,这样放下心理负担!我们在学生“学什么”的过程中,关键让学生“怎么学”的过程中可能学会,也可能没有学会,只要在“怎么学”过程中可以大胆表达,用心倾听。在“怎么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很大的收获,远远比“学什么”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