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改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改变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地、放松地思考,发言,参与讨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教师要以尊重、鼓励和因人而异的态度应对每个学生的活动和发言。教师做出怎样的应对,就创造出怎样的课堂。”
——《应对学生的教学》
感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这是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师生的双边活动,需要在彼此尊重、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展开。诚然,教师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学生,教师的教学观也很容易主宰课堂,教师是教学场的灵魂和中心。所以,一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师显得特别珍贵,这样的教师才有精力、有能力应对每个学生。
但是,一味对教师提出尊重学生的要求而忽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尊重,那也是片面的。向师性强的班级,课堂学习的氛围肯定是好的,师生双向奔赴,高质量的互动是促进学习最优化的保证。反之,有的班级纪律乱糟糟,学生在听课时随性窃窃私语,自由做小动作,甚至还有“问题生”抬杠,根本无心听课,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到这样的班级上课,老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镇压班级纪律,连哄带骗,威逼利诱,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受挫,谈何有效应对每一个学生?归根到底,学生无心向学,不会倾听,也不会思考,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教师首先要管理好班级学生的听课纪律,构建平等和谐的关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积极地探索、思考、交流、分享。教师的倾听要专注,回应要及时,引领要高位;学生的倾听要主动,发言要热烈,内化要深入。只有师生双方善导、善听、善思,课堂才能氤氲智慧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