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促发展,研究伴成长
——横山桥中心小学召开省规划课题研究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3-03-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安姣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倾听与教学策略研究》是我校2021年立项的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自2022年开题以来,课题组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202332日,课题组在学校真真馆召开了课题研究推进会。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及部分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推进会。

首先,课题组总结了上学期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布置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对于即将到来的课题中期评估做了详细的部署。接着,大家一起学习了课题组长许小红校长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上的一篇课题论文《倾听,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生态》,并交流了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各自的心得感悟。

言淳: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参加这个课题,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践行倾听,我对倾听有了更多的感悟:区别于过往的“满堂灌”,教师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说出来的感悟和学生自己阅读后所产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后者虽然在很多时候都不够“标准”、不够完整,却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所思、所想、所得。倾听学生的声音,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便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参与感、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吴焱云参与这个课题后,经过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我越发觉得:倾听,是一场寻“根”的旅行。寻学习之“根”对话和倾听是课堂教学不断推进的两个媒介。倾听无声,却能连接心声。倾听正确答案,能折射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倾听模糊和错误答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言语作为一种外化的形式,它更多的是对学生当下学习状态的一种外显。寻发展之“根”教学,是为了更好的生长。倾听不同学生的回答,除了答案不同,他们的状态也极不相同。迟疑、自信、附和甚至捣乱式的回答背后,反映的更多的是学生当下的成长状态。沿着倾听的路线去找到问题根源所在,釜底抽薪,对症下药,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洪涛:倾听要求教师运用感官、心灵认真主动地认知并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帮助教师凿开封闭的天窗,明确自己的不足,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美术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并不能一味地听,应给予回应,如用“还有吗?”“讲下去”“非常棒”等鼓励学生。美术教师倾听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美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要参与到美术课间、课外活动中,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有创造性地倾听,还要真诚,平等地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以此推动学生的美术学习。

石玲: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课堂上只有善于倾听学生,适时调节自己教学,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教师会倾听,才能正确判断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在倾听中关注学生的言语,我们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在学生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及时指出、正确分析。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了他丰厚的精神馈赠。

郭晓彩:教师的倾听实则是最学生的尊重。在上劳技课《钉纽扣》时,听课领导指出,我一味地追求课程地流畅而忽视了学生地探究,在课堂中,为了赶进度,我们常常会打断学生地回答,其实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思想而强灌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会疲于思考,不愿思考。今后我要注意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其基础上启发引导,多鼓励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何婧瑜:倾听,是一种容纳、理解;倾听,是一种认同、欣赏。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学会仔细倾听,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倾听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赞同,以此获得自信心。

朱晓红:课堂是激发学生心智成长的场。老师是这个生命场域中的智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善听乐导,用耐心和慧心去静待一朵花的绽放。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珍视每一次师生互动交流的瞬间,弯下腰来倾听花开的声音。对于外向大胆睿智的学生来说,被倾听到的机会自然多。但花开有早有迟,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木讷寡言,在课堂中静悄悄地安坐一隅,易被忽视。其实,每一颗种子都有属于它的精彩思维,所以教师要平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也要关注胆小怯懦的学生,给他们表达自我的机会,获得被倾听的认同感。

包蓓芯:数学是一门理解的学科,学会倾听更显重要!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要做好倾听学生发表的意见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教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听后评述、视听结合,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

殷霙:爱是教师一直改变倾听态度的前提。当教师能够结合对学生的爱去倾听,教师就能专心、真挚、耐烦专注地倾听学生。当倾听是真挚而不是虚假,态度恭敬而不是歧视,耐心而不是急躁时。教师的倾听态度就转变了。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有相应的技巧的。教师听的时候,实在是伴随着观察、思考辨别、思考判断、思考选择的。当教师在倾听时,表面可能是从容的,而教师的脑海里却要经过很多的思考和快速的反应,这是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的。教师的教育智慧,实在是经过时间不断磨练和经验慢慢积累的。富有教育智慧的倾听力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改变自己的倾听方式。

宋莉萍:课堂是基于师生双向地互动交流而生成的,而互动交流的前提即为倾听。通过倾听,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问题、方法等;通过倾听,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理答,从而也更深入了解教材。课堂上只有借助倾听,师生才能进行有效、高质量的对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于一个知识点,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教师通过倾听可以捕捉学生独特的新思维,因势利导,生成课堂精彩的瞬间。

吴云贤:课堂是互流的,而这种流动的推进是师生共听所致。老师需捕捉倾听学生的结构化资源来呈现基于每一位学生的层次化的思维,学生必须倾听不同的个性化思考来完善自己的内知系统,并在这种双向的倾听中完善彼此的认知系统,帮助彼此结构化教学的形成和结构化知识的建立,打造生本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探索的基地。

茅雨:不带评判色彩的倾听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评判学生的表达,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受挫感,还会让其他学生因害怕而不敢积极发言。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与教学目标有所偏颇,也不能立马加以评判,而应在问清学生的理由之后再合理地引导。带有适当引导的倾听才能使教学目标有效实施。

1.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