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观摩优课有感
横山桥中心小学 汤晓丹
这次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23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活动,从优秀的课堂汲取营养,我受益良多,也在过程中不断观照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一节谢老师的《书戴嵩画牛》一课令我印象深刻。谢老师设计了非常清晰的四大板块:借助注释观斗牛、梳理疑问论斗牛、观察生活疑斗牛、课后延伸思画雀,体现了逻辑化思辨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想象。讨论结束后,小组合作上台汇报,进行问题的筛选与整合,最终列出大家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本单元的核心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可是这一大板块的设计却让我感觉老师将重心放在了“学会提问”上,而且与接下来的体会人物形象存在不少内容上的重复。最后的质疑部分打开了我的思路:是“不可改也”还是“不可,改也”,这是我在教学中完全没有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个人认为还有待商榷。
回想到自己几天前的公开课《短诗三首》,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叫“课堂是学生的实践场”,虽然高喊着“学生主体”,但我仍然急于“给予”,牵着学生走,生怕他们“迷了路”,现在想来,有以下几点需要调整:
1. 不要告知现代诗的特点,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去发现;
2. 不要告知朗读技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在与他人朗读的比较中去感悟、去提升;
3. 不要给孩子的想象太多束缚,叙述、抒情、描写……任他们想象开去,更加自由地联系生活,体会母爱,“永不漫灭”的理解便也水到渠成。
上一课,观一课,由两节课引发我对“学生主体”的认真的思考,我觉得真值!其实最先要变革的,是自身的教育理念,我要多多从书籍中汲取营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长为一名更有想法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