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理念的指导下,以“互联网+”为契机,以随文练笔为主,把互联网作为辅助手段,让文章和写作融为一体。一是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前推送;二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随文练笔;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后练笔。本文以两篇课文为例,来分析随文练写的契机。两篇课文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一篇是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题的文章。第一课《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中有一句话:“桂林山水甲桂林”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如诗不似画、如歌不若乐”,这也是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第二课《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中无灯光、无人声……”这两文都是写景状物类文章。 第二课《游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两句话中有很多水的描写,学生很容易就能抓住特征去展开想象。
随文练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阶段,随文练笔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是因为教师对“互联网+”认识不够、不全面所造成的。
首先是互联网+原则方面的问题。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等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看待它,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例如:从教学内容上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教学形式上看,既可以是课内的随文练笔也可以是课外的随文练写;对学生来说,他们既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练笔,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随文练笔。我们知道在语文课堂中进行随文练写时最常见的就是以朗读和背诵为主,但这一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对随文练笔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不同形式来达到不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