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普及校园篮球的实践研究
2023.9——2024.2课题学期计划
一、背景和变革目标
1、背景
本课题基于“学、练、赛”的模式对校园篮球的普及开展进行研究,主要是对篮球课堂及篮球特色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与优化,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篮球运动促进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发挥篮球运动促进智力发展及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
2、课堂变革
我们还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指南和“学、练、赛”的基本理念展开理论学习与研讨。分析学校现有篮球教学状况、篮球活动开展的形式、篮球活动开展规章制度等内容,并对此进行初步的优化。对“学、练、赛”的模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真正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坚持“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改变旧式体育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学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以赛促学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指引下,做到学得投入、练得有效、赛得真实。从而达到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技能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掌握,身心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主要内容
1、文献研究
第一阶段,我们通过资料收集、文献学习、问题研讨,从理论层次上解读“学、练、赛”的相关概念,让课题组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学、练、赛”的概念以及校园篮球的内涵和育人价值。
2、调查研究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篮球的认识、兴趣、掌握情况,分析出我校学生掌握篮球的现状及日常参与篮球运动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一系列问题表征剖析深层原因,对今后我们进行校园篮球普及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3、篮球家庭作业研究
为贯彻落实“双减”、“双增”工作,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教研下,本学期为学生们制定了特色的篮球家庭作业,依据篮球的运动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合理安排好每日的作业。采用家长监督、纸上打卡、班主任或体育教师评价等形式,让篮球家庭作业得以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4、体育课改革研究
本学期安排课题组成员结合“幼小衔接”的话题,执教一节市级《幼小衔接-趣味篮球》的展示课。在本课中,教师要坚持“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改变已有的旧式体育课堂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学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以赛促学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指引下,真正做到学得投入、练得有效、赛得真实。
5、课后服务+篮球社团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的篮球课后服务活动中,由学生自选加体育教师推荐,从各班选择学有余力的部分同学组成篮球兴趣班,每日定期开展训练。由于专业性问题,学校特意聘请校外专业篮球俱乐部来给我们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保障孩子们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篮球学习。从基本功开始学习,到篮球技巧的传授,再到设计趣味性的游戏和比赛,使孩子们在篮球课后服务中能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团结向上的精神。
三、具体实施方案
1、九月份课题组内老师搜集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区校级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2、十月份课题组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课后篮球活动锻炼方案。
通过跳绳训练,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为篮球活动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还继续变化锻炼内容,逐步过渡到篮球技能的学习。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时间 | 内容 | |
9月份 | 跳绳 | |
10月份 | 跳绳+篮球原地运球 | |
11月份 | 篮球移动步伐+原地运球 | |
12月份 | 篮球移动步伐+行进间运球 | |
1月份 | 篮球移动步伐+运球变向 |
每一阶段练习结束后,体育老师会通过打卡记录表评出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测试,确保学生打卡锻炼数据真实性。同时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性指导仍需努力的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3、十一月份开展三校联合篮球课堂展示活动,课堂教育包含小学每个水平阶段,届时将邀请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前来指导。
4、十二月份组织山水实验小学和中心小学篮球友谊赛,检验前期阶段学生学习的成果。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篮球锻炼。
5、一月份将和学校工会活动结合,组织教职工之间的篮球交流比赛。丰富教师在校体育活动,同时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篮球技战术的水平,躬身课堂和赛场,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通过校园篮球活动每个阶段的开展,要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每个阶段都会对学生的篮球学习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通过学练赛评进一步普及校园篮球活动。在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育并举”,把“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贯穿始终,建立健全“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生评价机制,才更有利于全面育人,实现真正的让每一个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