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建设,探索幼小贯通培养的路径,及时提炼总结特色亮点和经验,10月12日上午,常州经开区“幼小科学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在横山桥中心小学举行,常州市基教处副处长孙静,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与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蒋敏杰,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金东旭、各科研训员,社会事业局教育科宗明霞园长,全区各小学、幼儿园的分管领导和幼小衔接工作负责人参加本次活动。 课堂共建 衔接有根 在横山桥中心小学各功能室里,分别呈现了语文、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7节研讨课。授课教师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们学得专注、学得趣味、学得丰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化课堂中实现“幼——小”双边的有效延伸和自然过渡。 活力课间 衔接有力 多彩大课间,乐练“真”体魄。横山桥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大课间活动充分挖掘活动育人功能,呈现崭新样态。一年级小真娃们沉浸在“勇者挑战营”、“动感绳梯”、“趣味大闯关”、“花样跳绳”、“快乐篮球”、“欢乐呼啦圈”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中,阳光自信,活力非凡。 交流分享 衔接有行 横山桥中心小学以《幼小“真”衔接,多元促生长》为主题,围绕幼小衔接课程、衔接环境、课程游戏化策略、多元评价方式、教研联动机制等方面展开汇报。横小聚焦幼小“真”衔接,关切幼小两个学段之间课程与教学的连续性,多元化促进儿童生长。 专家引领 衔接有向 市教育局基教处孙静副处长对本次专题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以“衔有温,接有度”肯定了常州经开区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她强调要聚焦儿童发展“真”问题,着眼儿童生长“真”样态,在教学方式上要尊重儿童心理特点,关注地域特点,整合教育资源,聚焦儿童经验发展,让幼小衔接回归常态,推动“幼小科学衔接”的实践探索向纵深发展。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与小学教育研究所蒋敏杰所长作专业引领。他提出“幼小科学衔接”三维模型——“长”:求真,衔接有义;’“宽”:求实,衔接有度;“高”:求新,衔接有向,要让孩子永葆一颗好奇心,开启人生中最精彩的篇章。 总结活动 方向有方 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副主任作最后总结,他指出,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要做到五点:一是要走进异域,双向奔赴、双向理解,方能抵近幼小衔接之真;二是要永葆温度,悦纳儿童、悦纳自己,方能找到幼小衔接之乐;三是要尊重差异,研究差异、利用差异,方能践行幼小衔接之实;四是要把握尺度,回归常识、回归常态,方能触及幼小衔接之魂;五是要善于思考,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对准幼小衔接之核。他以“衔接有路乐为径,探索无涯思作舟”和全区教师共勉。 路漫漫其修远,关注幼小衔接,把教育化春风细雨,让教育聚点点雨露,用真爱润棵棵小苗。“花开有时,衔接有度”,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最温暖的家园! (横山桥中心小学通讯组 撰稿:朱瑾 摄影:宋莉萍、吕晓君、何晓波 审核:施璐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