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3-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汤晓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汤晓丹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能猜出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和称王的过程。

3.读词读句,感受古白话文的语言特点。

4.深入品析,关注细节,感受石猴猴性、神性和人性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猜读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出世和称王的过程。

3.深入品析,关注细节,感受石猴猴性、神性和人性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白话文,了解主要内容

1.《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不过选做课文时有删节,编者给它加了个题目——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

这是一篇古白话文,语言很有特色,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发现。注意,如果遇到不懂的字词,大胆猜猜意思,继续往下读。

(1)古白话文喜欢用四字词语。

谁来做小领读?

天真地秀 日精月华 拖男挈女 唤弟呼兄 瞑目蹲身

天造地设 遮闭门户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抢盆夺碗

占灶争床 力倦神疲 安眠稳睡 拱伏无违 序齿排班

2)有些词语不是很好理解,可以猜猜大致意思。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法小结:联系上下文、拆字解词、联系生活……)

拖男挈女:带领着儿子和女儿。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体。

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表示毫无抵抗,全部顺从。

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排成顺序。

(3)古白话文喜欢用整齐的句式。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为什么说这段话整齐呢?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形式相同,对仗工整)

这样整齐的句式还有一些,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称”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师生配合读句。

小结:这样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2. 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石猴的哪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石猴出世 石猴探洞 石猴称王)

3.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在傲来国的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每天吸收日月精华,产出了一个石卵,石卵见风化作石猴。这只石猴胆子很大,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还把众猴带进去安家,众猴便拜他为王,称为“美猴王”。)【板书:石猴 美猴王】

(二)感受猴王的猴性

1.猴王当然是一只猴子,老师从课文里挑了一些句子,一起来读一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暝目蹲身,跳出水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

2.读一读,你发现哪个词语用得很频繁?(瞑目蹲身)

3.“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一再用这个词语,可见他的猴性。可这只猴子又与众不同,你能从他的出生、面对奔流的涧水、进入水帘洞后三个情景来说说他与其他猴子的区别吗?

表现

情景

石猴

 

其他猴子

出生

天地孕育

爹妈生养

面对奔流的涧水

艺高胆大,身手不凡

胆小

进入水帘洞后

勇于担当,有勇有谋

只顾自己

(三)感受猴王的神性

1.刚才同学们说到石猴出身不凡,不凡在哪里呢?请你默读第一节,把你认为不凡之处圈画出来。

2.交流

(1)“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里面的数字有讲究,你发现了吗?(暗通三百六十五天,暗指二十四节气。)

(2)“有芝兰相衬”(说明环境特别好,芝兰暗示品德高尚。)

(3)“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石猴本身就是天地造化,自然之子)

3.小结:所以,这只猴子生来不凡,身上除了猴性,还有神性。

(四)感受猴王的人性

1.再来看石猴进入水帘洞后的情景,他的哪个行为引起了你的关注?(看)

“抬头观看”“仔细再看”“再走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你发现了什么?(石猴观察细致,非常机警、小心。)

小结:你看,这石猴看似大大咧咧,其实像前面一篇课文中的武松一样有勇有谋。

2.带着猴子们进入水帘洞后,你又特别关注到石猴的什么呢?谁来读读这段话?我们边听边思考。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端坐”,显得石猴颇有王者风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说明石猴说话有水平,很有学问的样子。

——“何不拜我为王?”从中可以看出他很自信。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从开始进洞就一直想着这件事,说明他很有心机。当别的猴子在占灶争床时,石猴在观察,说明他很有谋略。

3.指名朗读,读出石猴的“王者风范”。

4.总结:除了猴性、神力,石猴其实和人还很像,有人的特点。石猴是猴、神、人三者合一。他以自身的勇敢和机智,【板书:勇敢 机智】收服众猴,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原著中,他除了“千岁大王”“美猴王”,还有不少称呼,你们知道吗?

四、作业设计

1.读一读:《西游记》中的精彩故事数不胜数,课后请阅读《西游记》。

2.讲一讲:选择最喜欢的故事练习讲述,看谁在故事会中的表现最出色。

3.演一演:跟小伙伴合作,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呈现《西游记》中的精彩故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