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不是纯粹地着眼于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健康,而是对“食”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礼仪的全面关照。概括来讲,食育课程的目标包含食知、食操、食趣、食礼四个维度,且四个维度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食知”是食育课程的认知目标,是指儿童对“食”的认知,包括幼儿对食物的种类、外形、习性、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等的认知,以及对食物本身及与食物相关事物的认知。在食育课程建构过程中,应该将上述内容全部纳入进来,让儿童逐渐获得与“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食操”是食育课程的能力目标,是指儿童对“食”的操作能力。这一目标涵盖食物选择、食物制作、粮食种植等多个方面。食物选择着眼于儿童能够根据食物的外部特征和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地辨别和选择食物,食物制作要求儿童能够认识和初步掌握食物的采摘、清洗和简单制作,食物种植则通过园内种植和园外体验等活动让儿童了解和初步掌握选种、栽培、管理、收割及使用工具等能力。
“食趣”是食育课程的情感目标,是指儿童对“食"的情感态度。食育课程要培养儿童对健康食物的积极态度和情感,让儿童悦纳食物的不同形状、颜色、味道和口感,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爱惜食物。食育不是简单的营养知识学习,也不是简单的食物选择和制作,而是包含着愉悦的身心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儿童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去认识和接纳食物,而不是将其简单地视为口苦之欲。
“食礼”是食育课程的文化目标,是指儿童对“食”的文化和礼仪的认识和掌握。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有关“食”的活动贯穿于儿童的一日生活,食育课程着眼于通过进餐等活动,帮助儿童掌握自主进餐、尊重长辈等进餐礼仪,从中习得和传承优秀的饮食文化及由此衍生的文化礼仪,增进儿童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