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讨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发布时间:2024-03-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晓红

朱晓红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朗读背诵,联系生活品读词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意境。

2.紧扣写法推敲表达,仿照诗歌进行创编,领悟诗歌的形式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走到诗里去:

1.同学们,前几日我们一起拜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感受到了烂漫的春光,蓬勃的生机;今天,我们再跟随诗人戴望舒一起到雨后的小径上去走一走,指着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

2.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戴望舒。

这节课我们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里,感受诗人眼中的美丽世界。

二、发现韵脚,体会韵律美

1.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分行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炫耀  胆怯  曝晒  赤脚

绽透  涉水  阴霾  脚迹

温柔  尘垢  闲游  晕皱

3.大声朗读这三行词语,感觉哪一组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它们的韵脚相同【出示押韵ou】。

4.快速浏览课文,圈韵脚是ou的字。押韵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5. 除了押韵之外,诗中还有什么句子读起来节奏感也特别强?

6.好的诗歌自带音乐一样的节奏,一起来读!

三、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美

1. 【出示学习任务一:】(1)默读诗歌并用小方框画出诗人写到的雨后的景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2)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说说你脑海中浮现的美丽画面。

2.交流: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呢?(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新阳、溪水、云。)

3.虽然它们都是大自然里平平无奇的景物,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是那么的美好可爱。你最喜欢是哪一句?活泼会想的你又读出了怎样的画面?一起来交流交流。

预设1:泥路。 “润”字让人感受到雨水不多不少,刚刚好,打湿了地面,路面变得松软却不泥泞。脱掉鞋袜,赤着脚丫,到雨后的泥路上走一走,凉丝丝,软绵绵的,好温柔,好细腻。齐读。

预设2:小草。 “炫耀”一词特别生动传神,用了拟人的手法,我好像看到路旁的小草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张扬、绿得蓬勃,好像在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美。齐读

预设3:小白菊。引导:小白菊是怎样开放的?(从“试试寒,试试暖”到“一瓣瓣绽透”)【板书:不再胆怯】起先是小心翼翼地试探,有点儿害怕胆小,后来就大胆热烈地完全绽放开来了。这是怎样的小雏菊?自信、勇敢、谨慎读出小白菊阳光自信的样子。(指名读)

预设4:凤蝶儿。一群美丽的凤蝶儿在雨后的花丛中追逐翩飞,穿梭,它们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从这片叶逛到那片叶。向飞到哪,就飞到哪儿,想怎么飞就怎么飞,这就叫“闲游”。【板书:闲游】诗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了闲游?【画出最后一句话,圈出闲游】对,云的脚迹也在闲游。诗人在一首诗里两次用到了“闲游”,它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把情感融进景物之中的写法叫——【出示:融情于景】。这也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预设5:新阳、溪水、闲云。他放眼远眺,看到雨后的天空,引读——太阳冲破了乌云的束缚,放出万丈光芒;看到雨后的小溪,引读——溪水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泛起层层涟漪;看到山间移动的暗绿,引读——。云彩悠闲地从一座山飘到另一座山。悠闲自在的其实是此刻诗人的心境。

4.小结:泥路、小草、白菊、凤蝶儿,还有阳光、溪水和白云这些最常见的景物,在诗人戴望舒的笔下,它们是那样的美好可爱、与众不同。

四、聚焦写法,体会表达美

1.【出示学习任务二:】(1)自由诵读,诗歌中哪些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写得很特别?(2)在感到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简单批注。

2.交流预设:

1)板书:拟人:“温柔、炫耀、胆怯、试试寒、试试暖、闲游”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景物以生命,让它们活泼起来、生动起来、可爱起来。

2)板书:比喻:引导: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说凤蝶儿的翅膀是“饰彩的智慧书页”?(样子、颜色、动态相似)是啊,凤蝶儿飞累了,就停在花叶上,翅膀一开一合,在阳光下闪射着五彩的光芒,就好像是五彩的书页在翻动一样。看来诗人不仅观察细致,想象更是精妙!

3)破折号的使用:“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出示句子对比】把破折号换成逗号,甚至直接去掉,比较着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4)板书:回环反复:第一、二小节开头的回环反复:

引导发现:两句话意思基本相同,但交换了表达的顺序,第一小节开头是向我们建议,而第二小节的开头就是向我们发出召唤,诗人:愉悦的心情变得更加强烈了。

3.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也不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走走。你想去哪里走走?校园、田野、公园、河流边,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诗人。【播放画面:雨后的池塘、树林、田野、公园、校园等。出示句式,学生练笔。】

4.交流评价。

5.补充创作背景,感受诗歌的内涵。

戴望舒的这首小诗写于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根据这个历史背景,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取在天晴了的时候这个题目吗?诗人的内心在静静地等待解放的新阳推开战争的阴云,他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五、课外延伸,拓展意蕴美

1.阅读金波、高洪波等诗人的现代诗,到生活中,也到诗歌里去寻找“美丽的世界”。   

2.用诗文配画的方式,给自己创作的小诗配上插图,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