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贤
一、情境引入
电脑出示一副照片,谈话:这是小明在网上下载的一幅照片,他想把这幅照片放大一些,得到了下面三幅图:图1、图2、图3。请同学们把这三幅照片分别与原图比较,你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可能发现:图1和图2虽然都放大了,但是图像发生了变形,图3不仅放大而且形状没有改变。
谈话:把一幅照片放大,怎样才能使它的形状不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
二、新授中感悟实质
1.研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
谈话:要研究图形放大的有关规律,就要研究图形在放大前后对应边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课前老师测量了这4幅图的长与宽,出示相关数据。
接下来我们研究三幅图的长与放大前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请看活动要求:
1.想一想:三幅图的长与原来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2.写一写: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3.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原来的图形 | 图1 | 图2 | 图3 | |
数数 填填 | 长(8)㎝ 宽(5)㎝ | 长( 16 )cm 宽( 5 )cm | 长( 8 )cm 宽( 10)cm | 长(16 )cm 宽( 10)cm |
分别写出 三幅图的长与原来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
交流:生1:图1的长是放大前长的2倍,宽不变,图2 的长不变,宽是放大前宽的2倍,图3的长是放大前长的2倍,宽是放大前宽的2倍。
生2 :用比来表示的。
提问: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只有图3的现状没有变化了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几人说。
最后板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导致图形形状不发生改变。图形放大后形状不变,就要使对应边的比相同。(重点介绍对应边长)
谈话:现在谁来说说“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表示什么含义?
谈话:除了按2:1放大,还能按怎样的比放大?
每人选一种说给同桌听一听。
提问:观察这些放大比,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表示什么?
生答:比的前项表示放大后图形的边长,后项是原来图形的边长。(板贴:放大后,原来)
交流中列式。
2.探索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研究了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如果要把原来的照片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1:2表示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1表示缩小后线段的长度,2表示缩小前线段的长度。缩小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列式算出长与宽。
追问:除了可以把原来图形按1:2的比缩小,想一想,还可以按几比几缩小呢?
预设生:1:3,1:4,1:5...
问:观察一下,这些缩小比的前项和后项又分别表示什么?
生答:比的前项表示缩小后图形的边长,后项表示原来图形的边长。(板贴:缩小后,原来)
3.对比放大缩小,领会实质内涵
比一比: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块黑板合起来)
相同:都是变化后和原来在比较
不同:前项比后项大就是把图形放大了,前项比后项小就是把图形缩小了。
4.利用方格纸把简单图形放大
谈话:理解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下面一起学习按一定的比把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
出示活动要求,学生尝试着画一画,对比呈现资源。
对比:刚才我们把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再将原图按1:2的比缩小,对比上面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你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 填一填(见PPT)
2. 试一试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按一定的比缩小,斜边也会按一定的比缩小。对应边长度的比总是相等的。
四、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