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14个生字。
2、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选择一个场景,圈画批注,学习作者通过场景、细节的描写表现父爱的方法。
预习单:
1.请大家按要求预习《父爱之舟》,熟读课文。
2.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场景?请根据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自然段 | 场景 |
第2自然段 | 卖蚕茧为“我”买枇杷 |
第3自然段 | |
第4自然段 | |
第5自然段 | |
第6自然段 | |
第7、8自然段 | |
第9自然段 |
课前3分钟:
看图片(小舟)
一、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几幅画,你发现这几幅画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小船、水道、房子,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场景……
师:这组图画的就是我们江南水乡的风景,那你们知道这位大画家是谁吗?
生:吴冠中。
师:吴冠中一生画过无数的舟船,从绍兴的乌篷船到太湖的帆影,从舟山的打渔船到长江山城的游轮,这些舟船被荡漾的水波摇晃着,在他的笔下泼墨成画,时刻萦绕在他的梦境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走入他的梦境。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父爱之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相信这些生字词你们一定都掌握了。
出示生字词(一组一组出示):
蚕茧(出示):看,这就是蚕茧,出示图片。(联系他们科学课养过的蚕,图片出示他们养的蚕茧)
摇橹 乌篷船(一起出示):我们来看这张图片,图片上的这个人就在摇橹,橹和浆有一点不同,橹不出水面,划起来更加省力。这个人乘的船就是乌篷船
粜稻:可以观察一下粜字的字形,粜上下结构,上面是出,下面是米,你能猜一猜什么意思吗?同样的方法籴的意思你知道了吗?有一个词语是籴米。
泥灶:图片(联系非遗馆)
请同学们带着理解再把这些词语读一读。(齐读)
三、梳理梦境,概括场景
师: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呢?课前同学们都完成了预习单,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快速梳理出:
卖茧子为“我”买枇杷(评价:你在概括时抓住了父亲的活动,以及事情与我的联系来概括,接下来的场景你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试试吗?)
加钱为“我”换房间(评价:看,你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
逛庙会给“我”买热豆腐脑做万花筒(评价:找到这个方法的技巧,事件自然就变得完整了)
雨雪天背“我”去上学
粜米卖猪凑钱为“我”缴学费
摇船送“我”去报考学校
摇橹休息为“我”缝补衣服
总结:看,大家用父亲的活动和活动与我之间的联系来概括,这些难忘的场景都一一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师指板贴: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场景,边读边想,通过这样的场景概括,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么多事情,都是父亲为“我”做的事情。
师:父亲对“我”的爱正蕴藏在这些场景中,如果说这一副场景就是一帧画面,那这一帧帧画面看似琐碎,实则有序。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3个事件都是和生活场景有关,后4个场景和求学有关。
四、聚焦生活场景
师:是啊,父爱深深,父亲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都深深记在脑海中,连梦里都是这些场景,今天我们先走进生活场景,一起来感受一下其中的细节。
1.选一选:在3-4小节中选择一个令你们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读一读: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场景。
3.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一位父亲?这个场景中哪些细节令你们印象深刻?找一找关键词句说说你们的感受。
场景一:住客栈
生:我最感动的是父亲和我一起住客栈的场景。我读到了“父亲心疼极了、父亲动心了”这一组词语。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得满身疙瘩,我和父亲是同睡一张床,我被咬成这样,父亲身上肯定也被咬了。他首先不是想到自己,而是立刻找来茶房想办法。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就心动了。后面又写到父亲平时是节省到极点的,但是这个时候他却丝毫不在乎花钱,只要能让儿子舒服一些,花点钱很舍得。
师:你们组讨论的结果真详细,抓住了父亲的人物心理(板书),父亲看“我”满身疙瘩时“心疼极了”,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生:父亲会想是自己亏欠了儿子,要不要和茶房商量一下,还是加钱给儿子换房间吧
师:父亲动心了,想为儿子加钱换房间了,可文章说父亲是个一份冤枉钱也不会花的人,作者在《童年》中这样写道:
“父亲平日里农事繁重,家务事也是父亲一手打理。家里点的是煤油灯,他总是把火苗捻到最小,尽量不点灯。他从来不同意把剩饭剩菜倒掉,他说宁可吃下去拉肚子也不能浪费粮食,掉一粒米都是要遭雷打的。——吴冠中《童年》”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父亲节省到极点的特点。
师:这样一个平时节省到极点的父亲,看到我被咬后,却动心了,愿意加钱换房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们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很无私。
师:是啊,只要能让孩子舒服些,父亲能吃任何苦,这就是父亲虽然不说,却比任何人都深刻的爱,而我也能体谅父亲的艰辛,谁能读出这份无私的爱。(指名几个读第3小节,评价)
场景二:逛庙会
生:我们组讨论的是逛庙会这个场景。父亲领我去吃了一碗热豆腐脑,自己却不肯吃,可见他非常节俭但是又很爱儿子。
师:文中这两部分描写了庙会的盛况,同学们,读着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解词:这里的踩高跷、虾兵、蚌精、牛头马面见过吗?(出示图片)
瞧,他们是传统的民俗活动,这是就是——庙会,这也是我们春江地区特色的民俗活动呢!
师:真是盛大而隆重的场景啊!让我们读来具体可感。我们赶紧去逛一逛。(播放视频)
师:如果你在这庙会上,你最想做什么?
过渡:都想往人多、热闹的地方去。可是小冠中的父子俩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细细品读第四段,假如你就是小冠中,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边读边做批注。
(情境对话)师:庙会人山人海,好吃的那么多,糖果点心鸡鸭鱼肉,小冠中,你馋吗?想吃吗?那你和父亲说啊!
师:小冠中,你想吃吗?既然心里难过,为什么不说呢?
(不敢、不忍)(你读出了作者的懂事与体贴)
师:同学们,老师对这句话稍作改动,你们看,可以吗?
(句子对比,出示: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了个地方,父子俩坐下来吃粽子。)(一个偏僻,一个凉,与热闹的庙会相对比,让人难过、心酸)
指导读好这句话
师:看着吃凉粽子的儿子,如果你是父亲,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的儿子也太委屈了,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而我的儿子却只能跟着我一起吃凉粽子,再穷也不能委屈了孩子,我看我的钱能给他买些什么吧!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准确把握住了文中父亲的想法。于是父亲带着我去吃了碗热豆腐脑。
(情境创设)贫困的家庭让小冠中从小就很懂事,他想让父亲也吃豆腐脑。小冠中,你会怎么劝父亲吃豆腐脑呢?
生:“父亲,你也吃一碗热豆腐脑吧。”
师:不用,你吃吧!我吃了凉粽子已经吃饱了。
生:“父亲,那你拿一只碗,我们俩分着吃。”
师:不用,你吃了,我就开心了。
师:从刚刚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父亲想的全是孩子,只要孩子开心,自己可以忍受任何委屈。
师:是啊,父亲整个心里想的都是自己的儿子。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几句吃热豆腐脑的场景,读出藏在其中细节之处的感动。(指名读)
师:赶集的时候除了美食,还有很多新鲜玩意儿,瞧,有哪些?——
看着这些玩意儿,“我”会想些什么呢?
父亲知道我的心思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很理解我,做万花筒)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万花筒,请一位同学来读。(出示: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
作者就用了22个字,这个万花筒精致吗?华丽吗?仅仅是父亲用引读——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庙会上精美的玩意儿琳琅满目,引读——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但作者却说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在作者心里,请一位同学读(出示: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情景朗读):父亲忙碌的时候,我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
母亲病卧在床上,我坐在床边日日陪伴着,看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
每天睡觉前,我躺在床上,拿着我唯一的玩具,看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
就这样,日日夜夜,这个万花筒裹挟着浓浓父爱,陪伴着我,启迪着我。
(展示吴冠中作品)父亲的万花筒在作者后来的作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瞧,这些色彩饱满的作品正是源于父亲万花筒中瞧见的色彩啊!
师:父亲对儿子的爱就是这样,没有太多的言语,总是藏于一件有一件的小事中,于细节处显真情。谁来读好这段万花筒的文字。(指名读)
五、品读场景,感受我对父亲的爱
1.课文的住客栈和逛庙会这两个场景中,无论是父亲对我,还是我对父亲,文中没有一个字写爱,却字字句句都让我们感受到父子情深。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通过抓住场景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去体会场景中蕴含的深深的父爱。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你来读。
师:父母半夜起来只是为了添加桑叶吗?
生:不是的, 我从省略号看出,他们还会做很多事情
师:你真会读文章,抓住了特殊标点符号(板书),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养蚕还会做哪些事呢?巴金在回忆母亲养蚕的文章《春蚕》中这样提到——,谁来读读这段文字?
现在你知道还会做哪些事吗?
生:擦桑叶、剪桑叶、清蚕沙、摘茧子、把蚕捉到麦秆上……
师: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半夜也睡不安稳,一直在忙碌着,为了给我——(买枇杷),
2.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场景都留在了吴冠中先生的心里,定格成画面。(出示两幅画面)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幅场景,试着加入人物的心理、动作这些细节,写一写。
生写话,读话。(来不及的就只写话,课后交流)
六、生字教学
出示:时值暑天,报考路上为节省路费,我们自己煮饭。
请你观察这句话中三个红色字体的字,有什么发现?
两横分布要均匀,长横撑起字脊梁,老字长撇要舒展,注意各方字间距,行款书写才美观。
七、板书
卖茧子给“我”买枇杷 心理
加钱为“我”换房间 动作
逛庙会给“我”买热豆腐脑做万花筒
雨雪天背“我”去上学
粜米卖猪凑钱为“我”缴学费
摇船送“我”去报考学校
摇橹休息为“我”缝补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