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2月蒋文研究随笔——基于社会生活现象产生的真实情境
发布时间:2024-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文

对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现象引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教师鼓励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进行深度分析问题,最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分段计费》时,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了妈妈和小红坐出租车去红梅公园玩的真实情境,从百度地图上可以看出两地相距:8.8公里,基于情境提出需要付多少元呢?出租车付费有没有标准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通过实际调查,百度搜索,亲身体验等方式找到了出租车收费规则:

3千米以内起步价10元,3千米以上每千米2.2元(不足1千米时按1千米计算)。

图片4.png


教师引导:有了收费规则,我们帮小红和妈妈一起算算需要付多少元吧?

生1:

图片1.png


生2:


图片2.png


对比想法1和想法2,帮助学生理解“3千米以内起步价10元”,3千米之内都是10元,哪怕只坐1千米也要10元,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路程若不是很远,坐出租车有点不划算,可以选用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来代替,进而培养学生要养成绿色出行的好习惯。

生3:10+6×2.2=23.2(元)

图片3.png



对比生1和生3的想法,相同的地方就是3千米以内都是10元,3千米以上还有5.8千米,算6千米来计算,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出租车分段计费的规则。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出租车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的?引发学生在总结中进行方法提炼,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方法迁移。同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更多分段计费的相关问题,比如电话费计费问题、停车收费、电费及燃气费、水费收费问题等。利用方法迁移可以解决一类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真实情境中,数学深度学习自然而然的真实发生,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