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情境教学法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张丽+12月+研究随笔
发布时间:2024-12-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丽

情境教学法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首先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教师应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生活实例或游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解分数加减法时,可以设计“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分配并计算蛋糕的分数,从而直观地理解分数运算的原理。

2.观察探究数学问题情境引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这一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观察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问题。例如,在“比例尺”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结合生活实际应用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家庭预算规划、购物折扣计算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4.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小组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下,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解决方案。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列出方程,有的负责计算,最终共同得出答案。

5.分层次情境化教学

鉴于高年级学生在数学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考虑分层次进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更为直观、简单的情境;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需要深入思考的情境。这样既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又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6.反思总结提升效果

每次情境教学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通过分享个人见解、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7.游戏化情境助学习

游戏化情境是高年级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设计数学游戏,如数学接力赛、数学迷宫等,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