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以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典型应用性特征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回归于实际生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感性经验,使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此背景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操作、体验、感受,使学生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得真切、学得有趣。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取材,指导学生观察铅笔盒、黑板擦等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去看,感受这些物体在不同方位下呈现出的样子。而后,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楼的照片,指导学生分析这些照片,哪些是在校园里拍摄的、哪些是在校园外拍摄的,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切实感知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为真切而深刻。
以《元、角、分》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用五块钱购买文具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五元钱的使用,尽可能买到更多的文具。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讲自己对这次购买经历的体会。学生给出的答案皆是十分生动有趣的。而后,笔者借助这一话题,指导学生思索“一元一角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金钱观念,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应用性、生活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以故事情境,激发想象创造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能力较弱,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基于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设计教学情境,以驱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主动探索。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创设具体的故事情境前,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创设与他们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同时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够起到良好教育作用的故事情境。
例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减法》这部分知识内容时,为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充满童话色彩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还原故事中的计算过程。如“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小白兔,它在自己的菜地里种了5根胡萝卜,有一天,小松鼠买走了3根胡萝卜,那么地里现在还剩下几根胡萝卜?”这一故事情境十分贴合学生的兴趣,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小木棍等工具模拟“胡萝卜”,通过“摆一摆”进行计算,感受数学计算过程。而后,教师可将5-3=2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感受到从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提炼过程,同时可提问学生:“这一算式中,5代表的什么?3和2呢?”使学生体会算理。之后,教师还可提问学生这一算式还可被应用于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学生营造出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