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管理”学校
——记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周月萍校长
天道酬勤!周月萍校长坚信这句话的力量。从教以来,她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她崇尚实干,努力“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陶行知语),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勤劳着、辛苦着、收获着。她的办学追求凝聚在以人为本、文化立校的办学主张上,而且把办学主张具体化为一个个文化行动,把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在办学实践中。
周月萍校长是位有“使命感”的校长。周校长的使命感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爱。她是女性校长,在她身上,更有着童心母爱的光辉。本世纪初,周校长殚精竭虑实施移地新建学校工程,期间经历几番周折,经受几番苦痛,终在镇党委、政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2006年投资2500多万元占地近百亩的新学校落成,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同年,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又一举成功创建省实验小学,有力提升了办学品质。横山桥镇工业经济发达,大量新市民携儿带女参与横山建设,他们的子女同样渴望享受优质教育。同在蓝天下应共享一份爱。周校长知道办学的艰辛,更知道新市民子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周校长心中升腾起对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办学激情,她内心坚韧、执着追寻,无怨无悔,朝着明亮那方前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阳光学校(含幼儿园)(公办蓝天学校)成立了,新市民子弟在阳光下享受着美好童年,也有效解决了新市民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近年来,本地的外地的残疾儿童智障儿童在周校长关心下,幸福地生活、学习在学校,他们无助无望的眼神在周校长关爱下熠熠闪光。
周月萍校长是位“求真”校长。启蒙主义者有句名言“懂得了本源,就懂得了本质”。周校长自出任学校校长那天起,就遵循“求真”校魂一路前行。她懂得“求真”就在于正确认识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周校长推崇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她倡导真爱真知育真人,教师要上真课,上本真的课,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她要求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杜绝作秀、杜绝虚假,不搞花架子。在周校长身上鲜有功利心,以一颗少有的平常心,安安静静地办学,安安静静地研究思考,做好本分工作,不务虚名,不事张扬,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作秀”,不“忽悠”。作为一名“求真”校长,周校长时刻不忘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快乐发展”是自己的第一要务,她认真认真办学,扎扎实实办学。她坚持认为基础教育就是“为学生美好未来奠基”,小学阶段重在习惯养成,就是“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做好操、扫好地。”斗转星移,日月盈昃,横山桥中心小学与时俱进实践着行知先生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了“求真教育”的办学特色。
周月萍校长是位人文校长。一所成功的学校是靠精神站立的。“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首当其中的文化行走符号。近年来,在周月萍校长的引领下,横山桥中心小学将文化建设放到了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梳理、继承、积累、融合、孕育、总结、提炼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周校长提出了“培真爱、求真知、做真人”的文化主张,引领学校发展,凝聚师生人心,塑造学校内外形象。文化为学校立魂。周校长把核心办学价值追求体现在学校环境布置上,渗透在课程与教学中,体现在教师言行规范上。步入学校,鲜明的校园特色文化扑面而来,这里有着启人心智的围墙文化、温馨儒雅的教室文化、鼓舞振奋的运动文化……形式生动活泼,育人潜移默化。徜徉在横小,人们感受到的是浓郁的现代气息、文明气息和书香气息。学校成为了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成为了传承文化的坚强阵地。
周月萍校长是位智慧校长。作为一个智慧的管理者,周校长知道提高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她怀揣“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的办学使命,用“心”管理学校。她对自己的员工始终怀有一颗尊重之心、期望之心、合作之心、沟通之心、服务之心、赏识之心、分享之心。作为智慧的管理者,周校长努力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在青年教师培养上想办法、出实招,引导教师做智慧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争做名教师。她倾心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精心组织岗前培训,深度实施“青蓝工程”,深入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唤醒”教师,激发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走专业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智慧的管理者,她坚持用“脑”管理,她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决策前慎思、实施中审思和实施后反思。她善于因时因人制宜,因时因人选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她善于刚柔相济,把刚性规范和柔性疏导,民主管理辩证统一起来;善于内外融通,引领学校进入变革状态,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周校长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智慧和汗水,精心营造着自己心中的那篇乐土。
(横山桥中心小学通讯组 供稿:蒋建春 摄影:徐振红 审稿:蒋红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