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桥中心小学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研讨活动
为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近年来,横山桥中心小学数学组分阶段、分领域依托课堂开展了一系列数学教学研讨活动。继“综合与实践”、“数与代数”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研究后,10月22日,又开展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研活动。
听课:领略本领域课型特点
本次活动首先由一年级的唐学敏老师和三年级的周蓉老师为全体数学老师提供了《认识图形》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两堂研究课。两位老师都能根据“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特点来展开教学:唐老师的课堂首先呈现堆积木的游戏场景,吸引学生参与堆积木活动,并把积木分类,让学生感知积木的形状;然后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揭示各类积木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几何名称;接着通过辨别常见物体的几何形状、寻找生活中有关的物体,把头脑里的表象“具体化”;最后通过练习加强形体表象。周老师的课遵循了 “提出猜想——进行验证——交流补充——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形成的过程。
评议:实现本领域资源共享
听课结束后组织老师们进行评议,评议中为避免全面评述、面面俱到的评课弊端,我们提倡进行“主题式评课”,即评课者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对所观察的课堂教学展开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评价和讨论的教学研究活动,每一位老师都找准一个主题为中心进行评议交流。由课做“石”,激活一池春水,老师们从教学方法的选用、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操作与探索的组织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思考,大家侃侃而谈,进行思维碰撞。采得百花方能酿出甜蜜,最后大家统一修改意见,由执教老师修改后形成本领域较成熟的课例充实省级电教课题数学教学设计资源库。
学习:重温本领域课程内容
为形成老师们对小学阶段这个领域相关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评议结束后还组织大家一起重温了《新课程标准》中第一、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熟记了本领域中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具体要求,也能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
不管是执教老师还是听课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都会有所收获,相信这些收获将引领老师们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上出更多该领域的好课。
(横山桥中心小学通讯组 撰稿:刘红娟 摄影:宋丽萍 审核:蒋红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