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如此,课堂也如此,一次磨砺,一次进步。如何使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教学高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各级各类的观摩课、比赛课中,经常看到各位教师对第二课时的精彩演绎,却鲜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寻味的“第一课时虚脱现象”。对一篇文本的解读,第一课时的基础地位更应该加以重视,它是学生认识文本的起点。第一课时完成对课文大致内容的理解及识字教学,对文章的脉络要清楚。只有第一课时基础打得牢靠,第二课时才可以深入理解内容,并进行对课文知识的拓展。如何让第一课时丰富多彩呢?为了更好地推进第一课时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横山桥中心小学三年级级部举行了“第一课时也精彩”的教学研讨会,。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三年级级部的所有语文老师、学校其他级部感兴趣的语文老师。
活动一:研讨课竞风流
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三年级级部的两位语文老师各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徐振红老师在十一月份执教了《东方之珠》一课,徐老师亲切的教学风格、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语言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谈话做铺垫后,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经过对比找出香港和珠宝的共同点,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含义。然后,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深化了课题。这一设计,从课题入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图片,通过对比,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在学生对课题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针质疑。为什么要给香港这样一个美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课文。教学课文的过程中,采用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每一步都力求扎实、有效。仇海洁老师在十二月份执教了《小露珠》一课,仇老师灿烂的笑容,儿童化的表达,贴心的赞赏语言,都展示了她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识字、写字教学灵动巧妙,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并且快乐地进行课文的朗读。并在此基础上抓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又进行扎实的训练,可谓一举多得。最后,又巧设疑问,留下悬念,激起孩子们对下一节课的期待。这样的第一课时怎能不精彩呢?抓住重点,留下悬念“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教师或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嘎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反思中求进步
课后,两位语文老师又进行了深刻地教后反思,向大家畅谈了课堂中自己感觉较为满意的地方,精彩的生成,同时也提出来自己觉得不太如意之处,以及可以改善的设想,甚至还提出了自己新的疑惑,和大家进行探讨。反思非常诚恳、深刻,更能催人奋进!
活动三:评议中互增长
学科组的老师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徐老师和仇老师较高的教学素养,为大家展现了真实的课堂。大家分别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上的亮点以及教师组织、引领学生的主动性和专注力带来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评价;不光针对本节课进行了课堂教学过程的系统评价,也对每个环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细节分析。同时对第一课时的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真是评议中互增长啊!
我们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学科组的老师们对于树立新课程理念,教学新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第一课时教学,研磨“求真”的课堂,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当我们专心致力于峰顶的景色时,你可否想过山脚下也有不一样的精彩呢?希望我们的第一课时不再寂寥,焕发属于它的精彩!
(横山桥中心小学三年级级部 供稿:仇海洁 摄影:仇海洁 审稿:刘红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