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绿茵场
——记横山桥中心小学业余足球教练徐国平
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蒋建春
徐国平,中等身材,面孔黝黑,40岁未到头发却已灰白,常年穿着标志性工作服——教练衫。1995年,徐国平师范毕业分配在横山桥中心小学工作,任教数学兼职体育教师。2006年,徐国平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正当他准备在数学教学上作进一步专业规划的时候,2007年,却因学校体育教师紧缺,他服从学校安排改行做了体育专职教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徐国平在师范里学的是普师,改做体育专职教师,在他面前横亘着的是不浅的专业之惑。再说,在人们世俗的眼光里,体育教师平凡得让人看不见,清苦得让人瞧不起。他心里有嘀咕,但很是比较愉快地接受了学校安排。可是,没多久,因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又安排他兼任学校业余足球教练,争取带出一支拉得起打得响的男子足球队来。徐国平听了,心里直打鼓:哎呀!自己做体育专职教师还没怎么摸到门道,再兼做足球教练,能行吗?是的!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足球可是专业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什么阵型,什么配合,什么技战术,自己则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而此时的学校足球队还是一张白纸,一片空白,能在上面绘就美妙的图画吗?虽然徐国平平时也喜欢在电视机前看些球赛,那毕竟是图个热闹;虽然平时也经常与一些足球爱好者踢几场球,但那纯粹是锻炼身体闹着玩儿。他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彼时的中国足球“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让人哀叹,令人沮丧,成了国人发泄的靶子。他把自己的忧虑向学校周月萍校长作了汇报,周校长语重心长地鼓励他:“中国足球虽还不怎么起色,但总有一天会崛起。足球运动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刚刚起步,只要我们规划好,刻苦训练,假以时日,一定行!你虽不是内行,但我们可以边干边学。就让我们为中国足球做一些奠基性工作吧。”领导的鼓励,给了他些许勇气和力量。徐国平暗暗给自己打气:“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从此,徐国平“走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踏上了一条寂寞、困惑、荆棘的激情燃烧的足球之路。从此,他怀揣梦想在绿茵场上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
足球运动是个技术活,仅凭力气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万事开头难呐。体育竞技,选出好苗子是前提,足球运动犹是如此。作为足球的外行,徐国平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他通过观察、调查、分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前前后后筛选了几十名学生,勉强拉出了一支足球队。这是一群对足球懵懵懂懂的孩子,小的才9岁,大的也仅13岁,他们不会运球,不会盘带,不会颠球,不会射门,更不懂什么阵型打法。他们只会把脚下的足球胡乱地踢到东踢到西。看到这一切,徐国平感到了自己的肩上担子的沉甸甸,他没有退缩,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不罢休的劲儿,他决心在乡村小学里闯出一条科学的足球训练路子。他制定了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入手,抓好基本素质训练的课内外结合的训练计划。他深知,干一行就要像一行。体育要出名堂,必须刻苦、刻苦再刻苦。晨光熹微,草坪上还闪着晶莹的露珠,徐国平就带领他的队员们开始热身、练传球、练接球,从最基本的做起……摔倒了,爬起来,甩掉汗水,抹去泪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秋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徐国平和他的队员们在如雪的霜地里运球、颠球、射门、练体能,练防守、练进攻……叫喊声、奔跑声,响彻整个场地。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徐国平和队员伴着夕阳又奔跑在绿茵场,练基本功,练战术素养,练阵型套路……他们伴随着夕阳隐到了西山。空旷的球场上回荡着他洪亮的口令,汗水洒遍了整个足球场。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七月流金,八月流火。放暑假了,当老师们在家消暑纳凉、旅游怡然自乐时,徐国平正带着集训队员在似火的骄阳下苦练。因为,每年的区青少年足球比赛总在赤日炎炎的七月份举行。室外,热浪翻滚,暑气蒸腾,汗水浸透了徐国平和队员们的全身,晒脱了皮,晒黑了脸,晒得个个像个黑泥鳅。他与孩子们一起摸爬滚打,常常是一身灰,一身泥,一身汗。当徐国平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家时,街坊邻居们早已在悠闲地乘凉散步了。徐国平的妻子说:“我和女儿都已经习惯了。有时候国平为了制定训练计划,都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到家,在家的时候,也经常这样,突然想到有什么好的训练方法什么的,就赶紧上网去查资料,看训练视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能保持较高的竞技状态。为了早日使学校足球队暂露头角,一年365天,徐国平有近300天泡在了绿茵场上,六年二千多天,他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多少个节假日啊。起早摸黑,风雨无阻。绿茵场就是他的另一个家。一个足以容纳徐国平足球梦想的天地。
对待足球队员,徐国平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肚子饿了,徐国平买煎饼、买馒头给他们吃;孩子们哪儿疼了,徐国平给他们按摩揉搓;孩子们渴了,徐国平买棒冰冰激凌给他们吃。他经常上门家访,陪着笑脸打消家长们的顾虑,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他就是二十多名足球队员的教练兼保姆。小队员亲昵地称他为“足球徐爸爸。”风里来雨里去,偌大的一个足球队,这么多年,徐国平就一个人默默地做着,做着……
干体育这一行,光凭热情还远远不够的,“欲为人师,必先修己”。作为半路出家的体育教师兼足球业余教练,徐国平知道自己那半桶水有多深。每天,日落西山,训练结束,徐国平还要静静地坐下来写好当天的训练小结,给每个运动员做好训练档案。每次比赛结束,他都会研磨比赛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不满足,才能找出不足,才能获得更大的提升。他深知打铁先要榔头硬,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储有“一桶水”。一有时间,他不是阅读专业书籍,就是在电脑里观摩经典比赛。在他的电脑里,存有几十场欧洲杯、世界杯等足球赛事,他经常观看反复琢磨,写出心得体会,从中汲取营养,寻求提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对足球的理解也随之提升。他访行家,问里手。足球比赛,是实战型很强的运动,不能纸上谈兵。为了提高足球队的比赛能力,他广泛利用各方资源,邀请常武地区一些高水平的教练来校指导训练;他四处联系热身队伍,驾着自己的私家车拉着他的队员外出打热身赛。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这项运动,在他的倡导下,学校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校园足球联赛,增强了校园活力,丰富了校园生活。尽管每天的训练、比赛已使他精疲力竭,但他还积极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等业余时间,坚持足球裁判的业务进修,经过勤奋努力,2010年,经过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的培训和考核,他终于拿到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书”。2012年,他顺利地评上了体育学科的中学高级教师。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徐国平,一头扎进了绿茵场,这一扎至今已六个年头。他沉浸在足球中自得其乐。“球痴”就是妻子和女儿送给徐国平的一个外号。他妻子说:“以前他刚带孩子练足球时,我还是蛮支持的,毕竟男人要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干,可是没想到,到后来他越来越投入,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是呀,知夫莫如妻!这么多年来,徐国平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日,嗓子喊哑了,腿脚酸麻了,皮肤皲裂了,家更是顾不上了。他爱人平时上班,操持家务,抚养孩子,从不让他有半点分心。虽说有时会有些怨气,但是每每听到丈夫跟他说起带队取得的好成绩时,妻子心里还是很为他感到自豪。
十年磨一剑!坚持不懈方能修成正果。经过徐国平六年多的持之以恒,横山桥中心小学的足球水平已今非昔比了。2011年,学校被常州市体育局、教育局确认为市校园足球试点学校,近三年来有十多名队员输送到常州市队并参加省足球比赛,2012年学校被评为市足球人才输送优秀单位。近三年来,学校足球队蝉联2011年、2012年度区足球比赛第一名,勇夺2012年常州市青少年足球比赛亚军和常州市特色学校足球赛小学男子组冠军。徐国平有个光荣的梦想,希望经他培养出来的球员以后能进入职业队,甚至国家队,为国争光,改变咱们国足在世界足坛的地位。历尽艰难痴心不改,总有一天,他的梦想会圆,这也算是给他这个球痴最大的安慰吧。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徐国平,他正继续坚定地从事着激情燃烧的足球教育事业,继续追求着他未来的精彩。球痴,徐国平!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