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 真心 恒心
横山桥阳光小学 是晓燕
不要说我一无所有,其实我拥有一颗炽热的心。我用这颗心播撒温暖,点亮希望,感化冰冷。
——题记
有一首歌最为动听,那就是师德;有一个身影最为美丽,那就是师魂;有一道风景线最为迷人,那就是教师。在从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尽职尽责,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回忆自己教过的学生,我十分自豪:他们有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了;有的上大学,有的读高中,有的读初中小学。他们无论在哪一所学校、哪一个岗位,表现都很突出。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我感觉无比幸福,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我曾用赤热的心去感召他们……
一、 用一颗爱心去滋润学生——难忘那个回族女孩
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和行为,是心灵深处一朵美丽的鲜花,它能创造出安全与满足的温馨,赋予人以无穷的力量。师爱,是教育领域中最关键的一种爱,用爱心去滋润学生,可以让学生成长中多一缕阳光,让学生前进中多一份动力。
打开QQ空间,学生的留言赫然映入眼帘:“追随童年的脚步来到两年前的今天与我们最敬爱的是老师,过了一个最伤感的儿童节,最有意义的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都会想到那天,那天六(1)班的孩子与老师相拥着,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那一天。我真想永远停留在那天……”哦,原来是马小燕!瘦瘦的,黑黑的,辫子很长,眼睛特别大,挺有神,很机灵的小丫头,运动细胞很强。
看着她的留言,我想起那段往事:学校每年冬季都要举行长跑、跳绳、踢毽比赛,我精挑细选,运动员全部到位。有一个女孩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她一人就报三个项目。她就是马小燕,记得那次带着运动员去田径场参加长跑比赛,运动员们竭尽全力,她更是不负众望,获得出色的成绩。我也很是高兴,到学校小店买面包犒劳她们。分发食物轮到她时,腼腆一笑:“老师,我不吃。”“为什么?”我很惊讶。“我是回族人,只吃清真食物。”孩子们的话匣子也打开了:“是的,老师,她从来不在学校吃饭!”“她吃东西不乱吃!”……怪不得,怪不得,从来没有看到她在学校吃饭,甚至也不买小摊上的面条馄饨,我这新班主任真粗心啊!我马上说:“那你随便去小店挑一个,老师付钱。”她轻轻说:“就水吧。”我买了瓶橙汁给她,她笑了。有这么一个“特殊”学生,我竟然没有留心到,真是疏忽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渐渐地注意起她:她的父母来这儿好几年了,开了个拉面馆。到这儿后,孩子吃的方面很禁忌的,只能吃清真食品。本来我还以为父母不负“责任”,孩子生长发育期一点不注意,看来少数民族还是比较注重风俗习惯的,我也应该尊重他们。她的生日到了,我发动孩子们和她一起过生日,到回民店里订一个蛋糕,那是全班同学最真诚的礼物。每人买了一袋清真面,和她共吃生日面,孩子们有的唱生日歌,有的聊回族的民风民俗,有的送上礼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这是我过的最难忘的生日……”回汉小朋友欢聚一堂,生日聚会更增进了彼此的友谊。父母虽然在这里开店,但是父亲身体不好,经常要住院,所以无暇顾及她的学习和生活。我对她又多了几分爱怜——天气凉了,我会告诉她:“该加衣服了”。下雨了,我会告诉她:“路不好走,一定多加小心”。学习遇到困难了,我会告诉她:“别急,我来帮助你!” ……我的手掌虽小,但我要尽力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我的身躯并不伟岸,但我会努力用爱心撑起这一片蓝天。
一年过去了,她在汉族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地生活着,成长着,进步着。但学期结束时,她还是来告别了,父亲身体实在不好,得回老家去了,真的不舍……想着,想着,我情不自禁地回复:“谢谢,可爱的学生,愿你更加快乐、自信、健康地成长……”
难忘那个回族女孩呵!
二、用一颗真心去赏识学生——读懂孩子的目光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用真心去赏识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
今天轮到我上早读课了,忽然想去班级搞个“突然袭击”,也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走进教室大多孩子在早读了,我脸上浮出笑容:前两天的“训斥”奏效了,不管以后怎样,至少今天有效了。我转了一圈,忙站在讲台前,一边批阅着孩子的家庭作业,一边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音,不时地抬头来看看孩子们,也许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偷懒,也许是想看看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专注的神情……不经意的一抬头,有一个目光与我的目光相撞了。那是一个可爱的男生,叫王涛。不知为什么这学期学习上进心不强,找过家长谈话,又与家长每天用联系本联系,写作业快了些,但是他的写字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也经常说他。但是,我此时看到的是一双透澈的眸子,闪烁着明亮的光,乌黑乌黑的,忽闪忽闪的,像是要说写什么。但是我还不能猜透他的心思,主观地以为又是开小差,只是瞪了他一眼,他忙低下头读起书来。
我重又埋头批阅起孩子的作业,咦?这是谁的作业?要知道,教了他们一个多学期,每个人的字迹我都认得。这本会是谁的呢?翻到封面一看,原来是王涛的。今天他的作业与往常很不一样,非常的工整,非常认真,可见他是一笔一画写的,有几处留有明显的修改痕迹。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刚才他看我是……那是一种期待赏识的目光,那是一种为自己付出劳动等待收获的目光,我当时没读懂他刚才的目光,还误以为……哎!又忍不住微微一笑,打住了孩子们的朗读,站起来对大家说:“昨天王涛同学的作业写得非常认真,与以往的作业判若两人。可见他昨天是花了时间的,我清楚地看到他多次修改留下的痕迹,我希望王涛能坚持下去。那也是我想对大家说的,一次作业认真写好并不难,难的就是……”“难的是每天都认真写好作业。”孩子们接下来说。“对!我刚才看到王涛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当时我并不明白,当我批阅到他的作业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王涛,你真棒!加油,继续努力!”孩子们热烈地鼓掌,教室里再次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我也坐下,再次批阅,心中觉得甜甜的,我想,王涛也是如此吧。不由自主抬起起头,我的目光落在他那儿:端正地拿着书,正读得起劲呢!
早读课结束了,走出教室,望着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不禁感叹:孩子是需要真心去赏识的!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从家里出发,背着书包,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校园,心里总怀着一份憧憬,一份期待,期待着同学们的友爱,期待着老师们的赏识。那种期待从他们童真的目光中流露出来。
真的应该好好地读懂孩子的目光呵!
三、用一颗恒心去感化学生 ——他变了
良好的师德还必须要有恒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后进生的进步犹如蜗牛行走缓慢之极,往往是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此时,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说老实话,老师时时刻刻都有被学生推到“愤怒”边缘的危险。这不,一早还未走进教室,班长就来汇报,某某某某昨天家庭作业又没做,这已经是无数次了,可气的是昨天刚找他们谈过话,他们一致保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最可气的是张蓥琥,他脑袋够用,就是懒,不肯按时完成作业。他真的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在他的影响下,今天你做“跟屁虫”,少做两题,明天他又“装可怜”,忘记写了……为了做作业,找他们谈多少次话,总是满口答应,利用下课时间,利用中午时间尽快补,一补好就交给老师,可是有的补到下午放学还是没有补好交来。现在又是这样,我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血压顿时上升,我强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赞可夫说:“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我心里默默读罢这句话,深呼一口气, 说:“张蓥琥,学习是为了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将来才能立足于社会。你不能辜负家人对你的期望!……”我又“下令”:如果还是不愿意写,从今天开始就不要写作业了。这一句话我语气加重了。他请求我原谅。我这一举动无非是想“杀鸡敬猴”:今后谁像张蓥琥那样,也不要做作业了。那些“跟屁虫”乖了。但张蓥琥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索性故意发了一次“疯”,不让他带作业回家,让他“玩玩”吧!看着他走上校车的背影,我思绪万千:“这个学生真的令人头疼呵!父亲不认识字,靠奶奶管,但哪管得了呢?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奶奶还要出去打工。可他就是不懂事,嘴馋、贪玩、不爱学习。今天数学老师告状,明天英语老师诉苦,家校联系对他来说力度不大。奶奶总说不认识字,也不知道做多少。总希望老师多操心,帮帮忙。有一次请他爸爸放学时来,顺便共同商讨一下。他爸爸倒好,不来!六十多岁的奶奶骑着三轮车来到校门口看看没人就走了,天已很黑,我等了很长时间,急死人,打电话问班里学生,听到他奶奶还没回家,我真是恨死我自己了,万一老太太路上出了事怎么办?自打这事后,我再也不敢喊了,让他按时乘车回家。他也可怜,母亲出走,没有妈妈陪伴,所以……”想到这儿,放学后我拿着他的作业家访,孩子也许也“怕”了,看到我去,眼泪只掉,看着这个缺少母爱的小家伙,我心灵最软的一处被触痛了,弯下腰,心平气和地和他讲道理,陪着他做了好多作业。在我锲而不舍地“软硬兼施”的教育下,他终于想通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了他特别的关注,用心地寻找和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关心集体、劳动积极,于是就选他当值日组长,树立他对生活的信心,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耐心地辅导,鼓励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张蓥琥融入了大集体,赶上了大部队,整洁的作业摆在我的面前,灿烂的笑容出现在他脸上……奶奶抱着一袋自个儿种的红薯硬塞在我车上,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
用一颗恒心去感化学生,他真的改变了许多呵!
每当听到以前的家长报告孩子的好消息时,我感到骄傲;每当听到远方的孩子们打来的电话时,我感到欣慰;每当看到孩子在假期来拜访时,我感到幸福。我为我选择了这份在充满欢乐与温暖的乐园里播撒爱的职业而骄傲。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孩子,我爱教育事业。
不要说我一无所有,其实我真的很幸福。我将继续用我的爱心、真心、恒心编织更美好的教师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