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全面提高师德修养
横山桥中心小学 王登朋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师德的核心内容——热爱学生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是伊是我们班一个人见人怕,见着头大的孩子。早在接班之前就有所耳闻她的光荣事迹了。当时我还想,一个女孩子再怎样也不会没脸没皮的,总有羞耻之心的,总能教好的。事实上,我高估自己了,也高估她了。做错事了,批评她,她笑眯眯的看着你;字写得马虎了,替她擦了重写,她还是笑眯眯的,交来的依然如故;拿别人东西了,她老老实实地承认了,也答应还给对方,可过不了多久,她又再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此,家长也找过了,校长也惊动了,罚也罚了,批评也批评了,但就是不见效果。这不,最近几天她又开始上课睡觉了。看着她真是气的很,可我知道这是白气,还是问问原因吧。一问,原来晚上失眠了。我没有再生气了,因为这个孩子也挺可怜的,父母将她领养回来后就放在爷爷奶奶那生活,后来家里又添了个妹妹。无论怎样,她总是不幸的。想想这些,我把她喊到办公室,让她趴在我办公桌上睡觉,一直到中午吃饭,她都睡得熟熟的,香香的……下午上课,她来了,在我的课上她居然举起了自己的手,虽然答案让人啼笑皆非,但我真的感觉到了她的变化,她的眼中有感激、懂事。是啊,无言的春风能化雨,她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的赞美,她把爱都洒在了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了。这样的孩子,她不缺打,不缺骂,不缺羞辱和差,就缺爱,缺父母的爱,缺老师的爱,缺大家的爱。当我们将爱倾洒给她时,她能感受到并吸取这样的爱,从而去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后来的日子,我经常关心她的生活、学习,了解她的心理动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她的态度好多了,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二、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尊重家长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
前段时间,班里有几个孩子参加健美操训练,由于孩子的可控力差,以至于他们的成绩一落千丈。作为任课老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碍于学校工作,我没有多说什么。其实,比我们更急的是家长,他们发现孩子的成绩退步后,火急火燎的给我电话,责问我为什么让他们去训练,成绩不好,以后谁付得起这个责任。听听这,我心里真是憋得慌,但一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哪个家长不急呢!此时此刻,我不能火上浇油,只能好言相对。我和家长讲明了学校工作的需要,更告诉家长,这是锻炼孩子身体和品质的大好时机。如若现在让孩子退出训练,岂不是从小就让孩子学会了半途而废,学会了放弃?再说,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听听他们的声音。……听了我的分析,家长的心绪也渐渐平静下来,我们友好的交流了彼此的看法,商量了提高学生成绩的对策,同时,还不影响学校的工作。
因此,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二、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乐教勤业
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只有紧紧抓住以上三点,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才能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有推动作用。我更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