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希贵:听课、观课与走课》随感
曹仁花
在这篇文章中,李校长写到“经常有上课的老师在我们听完课的时候说,这节课本来是那样设计的,由于大家来听课,所以又临时改为这个样子了。我留心归纳了一下,绝大部分的改变,都是为听课的老师、领导增加了新的设计,在原来基础上删除的,则多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和活动。”的确如此。
听课,是校园中常见的风景。然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老师经常带着一支笔,拿着一本听课笔记就匆匆走进了公开课的课堂。老师们坐定之后,悄悄打听一下今天的授课内容,写好听课标题,于是安然等待上课。在听课时,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情则很少关注甚至忽略。在评课时,有的老师碍于情面,表扬较多,说的套话、大话多,有的则只看到了别人的不足,这两种情况的点评均缺乏理论指导,从而导致教师在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不能用数据来说话,不能做到理性分析。
如何更有效地听课,我有这样几方面认识:
一、做好准备去听课
首先,我们在听课前应该对授课内容做到了解,了解其单元体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我们要提前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等,设想如果是自己来执教此内容,该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听课前自己先形成大体的教学框架;最后,我们要确定观课的几个关注点,观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学会观察来听课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不能是一个简单的记录员,听到哪儿记到哪儿,我们要学会观察,观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课堂中的语言、活动、行为等。观课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所以听课时我们不一定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座位旁,这样更加便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尤其在学生自主探究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完成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进行这个活动的,活动进行的效果如何。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在观课过程中,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教师课堂的闪光点,激励教师不断前进,在提出不足时也要讲究艺术,一味的批评指责并不可取。
三、带着思考去听课
课堂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在这个环节设计这样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意义何在?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吗?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活动有不足之处吗?如果有,我该如何改进它?如果让我来设计,我会怎么设计?我有没有更好的想法?经常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听课,会让我们收获课堂外更多的营养。
“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引领了他人也成长了自己;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课,既鼓舞了伙伴也积累了经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增加了知识也点化了智慧;站在评析者的角度去听课,既撞击了心智也溶入了思想;站在思考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创造了文化也丰盈了生命。”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一名研究者、欣赏者、学习者、评价者、思考者,在教研之路上愈发自信、幸福地行走,让听评课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