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因为一张签我和这班孩子奇迹般地相遇了。尽管在抽签之后,就赶紧问低年级时的班主任这个班级的基本情况,得知班里的孩子还都是平和善良的,心中微微放松。但是,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班级有好几位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一位父母再婚,后妈没有善待他;一位父母再婚生下他,年纪不小的两个家长对于学习方面的指导甚少;一位父母离异,与父亲单过,还有------当我在开学一周,看到几个女生早上胡乱自己梳头就来上学,当我看到几个男生自始至终穿着同一件外套------我心中百感交集。
渐渐地,随着开学时间越来越长,所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多动症的小熊经常不完成作业;沉默不语的林轩抄写的作业还能完成,只要涉及动脑思考,查阅资料等的作业几乎不做;小海的身上开始散发出阵阵气味。这样的一个群体在整个班集体之中尤为显眼。经常被老师批评的他们似乎已经习惯,在老师面前沉默不语,老师一走,生龙活虎。尤其是小熊,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已经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他。一二年级时,他一直在村上的老师那里补课,可那也仅仅能够应付学校的作业。而进入三年级以来,他的父母似乎已经放弃了,看着他每况愈下的学习情况,我开始思索。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当其冲使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儿童青少年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予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随而来的却是失去父或母,甚至失去双亲的痛苦,或者孩子成了父母在情感上的争夺对象,或父母倾诉的对象或仲裁者,有时却又成了双亲遗弃的物品。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一些孩子因此变的自卑,孤僻,自闭,内心矛盾之中,这都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长。
而作为班主任,我应该尝试着为他做些什么。我及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联系,把孩子的心里忧虑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告知,更提醒他们,尤其是平时压根不管他的母亲,要注意在生活中关爱孩子,不要让婚姻的失败再带来家庭教育的失败。因为孩子社会角色的培养,和父母角色扮演是否成功有很直接的关系。孩子社会角色的实现,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培养和帮助孩子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接下来的几天,他的作业基本都能交上来,可是默写和考试的成绩总是提不上去。我又一次找来他的母亲。原来,受多动症的影响,他每次写作业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写几个字注意力就不集中。要是父母因为上班原因不陪伴他,几乎不写一个字。可遇到吃药的月份,他又显得痴痴呆呆,令人担忧。下个月,又失去医院复查吃药的日子了,真担心以吃上药又变呆了。果真,几天之后走,我悄悄的观察他,上课的时候两眼呆滞,看来是药三分毒啊!于是,我用一节空课找他聊了聊。一开始他又是保持沉默,在老师面前保持一言不发的状态。当我问到,治疗多动症要吃什么药,一次吃多少,吃完难不难受之类的话后,他渐渐开始说几句了。其实,孩子虽然孩子,但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清楚班里同学会怎么看他,有时他也控制不住自己。我感觉时机来了,于是对他说:“小熊,你看啊,多动症也是你身体里面的某方面激素出现异常才会产生了,你也感受到了吃药会不舒服,那我们除了听医生的话,按照规定的疗程吃药以外,我们自己也要学会控制自己。你上课不是经常开小差吗?这样,我们来个约定,下次你开小差,老师也不点名批评你,用眼睛看看你,你就要明白我是在提醒你注意听讲。这样班里同学也不会一直笑话你被老师批评了,好吗?”他呆呆地想了想,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在他转身回教室时,我又说:“我相信,你能行!”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课堂上会频频看向小熊,他看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知道,他在听讲。渐渐地,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知道他的自信来了。虽然他的成绩依然不理想,但是我能看得到的是他的点滴进步,因为我相信他能行。而我能做的,就是用一颗爱心长期深入做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工作,使他们重新获得家庭温暖,体验到关爱、尊重、理解,从而身心同健,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