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与方程》听课有感
汤志君
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由于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原来学过的,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时,必须全面、具体化。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很有必要的。
《式与方程》这节课是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本节课张老师是分为两个层次展开,教材的第一层次首先指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然后通过对话,举了一个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例子,又提议用字母表示分数乘法的算法,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到更多的实例。第二层次的教材首先再现方程的概念,并启发学生回想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听了这节课,我有不少收获。
1.觉得本节课信息量多,知识面广,既没浪费时间,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老师首先出示:WC、km、kg、S=(a+b)h÷2、a+b=b+a……
接着就问学生:(1)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2)你们觉得用字母表示有什么优点?要注意什么?
(3)想一想,数学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字母表示?
这一连串的问题,包涵了很多以前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尽快打开记忆匣子,跟随老师来学习本课内容。
2.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要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这一课张老师采用引导学生来整理知识点的,用到四小片讨论的复习教学模式让学生整理,他就让学生把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方法用字母全写出来。这样,学生讨论时、汇报时就注意了哪些式子、补充哪些,再体会用字母表示式子的好处:方便、简单、明了。比如张老师说:今天我们就围绕“字母表示的数”进行一次整理和复习。(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你能举例说说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那么想想我们还用过字母表示过哪些数量关系呢?(教师按学生的回答后同步板书:S=Vt)(2)同学们再想一想,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学生大声回答道: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老师说:请同学们任意说出几个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或是计算公式。(3)同学们,老师这也有一个式子,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对字母还可以表示计算法则。)接着老师说: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或是法则。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吗?老师让学生说用字母表示什么时,学生说到乘法分配律,杨老师就问学生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学生说出用文字和字母的。杨老师又问:“你会选择一种方式写下来?”学生回答说会选择字母的;杨老师接着问:“为什么你们都喜欢这种方式呢?”学生说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方便。通过这一番对话就点出了用字母表示的好处。
3.练习题抓住学生的重点、难点、易错的地方。张老师先是出了一些简单的题,接着出一些有层次的,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既照顾那些差生,又照顾了那些优生。比如(1)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出示:
6x+8=118x-5x=15×0.2
30a+5b7x-6<36
55x=y(2.4+a)÷2.4=5
0.5×□+72÷18=8
1÷8=0.1256X+8=9X-13
(3)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么判断的?(口答反馈)
(4)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几个解一解。(实物投影反馈)
(5)如何判断方程解的是否正确?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一些什么?(口答反馈)
这些练习较好的巩固了本节课复习内容要求,让学生学得扎实。
4.教学时,张老师能深挖教材,备课内容符合教学目标了。不仅讲形式,而且课堂扎实,有效果。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帮助学生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体系,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2)、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熟练地解一些简易方程,能自觉进行检验。初步沟通算式、代数式、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方程及代数意识。
这些目标都是老师对教材作充分钻研后所拟订出来的,然后老师按这三个目标进行逐步落实。从整节课来看,这些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因此,这是一节课上得很有成效。
这是一节课上得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