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教师随笔>>三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2017.03随笔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殷偲     来源:本站原创

 

 
给予孩子正面力量
故事
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从来不认真听讲,想干嘛就干嘛,比如自己埋头做作业、看书、有时走下座位......
对于孩子刚开始出现的一些问题,考虑到孩子的身体情况,我采取了耐心讲道理的方法。对孩子细细地分析这些做法的危害。但我发现,当我讲道理的时候,他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但我停下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你觉得这样做对吗?”的时候,他却没有任何的反应,连平时上课时的点头摇头都做不到。我以为他都听进去了,只是不会表达。但后来发现,刚教育完,他仍是继续地打闹、犯错。没有任何的转变。
当发现讲道理已经起不到作用的时候,作为班主任中的新手,我没能忍住自己的脾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其进行了严厉地批评。这次在批评的时候,他用惶恐的眼神看着我。批评完以后我略带得意,以为自己“震摄”住他了。没想到,接下来的课堂上,情况并没有想象的好转,而是更恶劣了。批评教育,适得其反。
当再次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不只在电话中告知,而是请来了他的父亲。想和父亲一起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父亲一来,我发现他的态度明显就不一样了。观察以后得出,他对父亲还是有些许的畏惧,父亲有时候会打他。父亲来以后,他的表现好了几天,但是好景不长,没有维持多久,他的老毛病又出来了。
当发现这个问题又出现了,我细细想了几个晚上,到底该怎么办?我试图揣摩他的心理活动,但总是想不明白。他的数学不错,作为课代表又容易和我走近,课上我有时表扬他的尽职尽责,公开表扬,单独批评。我希望会有所好转。
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在开口责备孩子之前,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没有哪个孩子会没来由地叛逆,没有哪个孩子希望成为爸妈、老师、同学眼中的“坏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给予孩子正面的力量。
故事
数学测验下来,班长兼数学课代表的成绩让我的心里掠过一丝忧愁。成绩的起起伏伏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忧,并不是说仅仅看到了一次成绩的滑铁卢,更为重要的是隐藏在背后的那份学习的态度。
他是一个说话做事都一板一直的一个男孩子,不管是从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拿到的那份班主任手册里的评价也好,还是从平日里我对他的观察也好,他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我偶尔也会在别人面前提及这个孩子,端正或许是一个最醒目的标签。
或许有时候我忽略了对这样一个孩子关注,我想当然地以为一时的端正就是永远的端正。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行为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好像少了那样一份沉稳和端正,好像有了一丝浮躁和嬉皮笑脸,好像有了班里一个后进孩子和影子。
我开始回忆这段时间,早晨到教室好像总要去和那个后进的孩子说两句,课间的时候不是埋头写作业读书,好像总能看到两个人凑在一起说笑。开学到现在,座位原则上是从矮到高排的,只是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整,他们两的座位正好只隔了过道,一个转身的距离。
当天放学后,我找他谈话,让他带着试卷过来找我,针对他的试卷跟他分析,错误基本上都在计算上。我让他黑板上重新计算,都是能算对的。他是个聪明的孩子,试卷上的题目其实都会的,问题就在做题的时候不端正、浮躁了。我跟他说,其实老师特别欣赏你,一直感觉你是个一板一直,特别端正的好孩子,老师也经常跟别的老师说起,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端正的好男孩。只是,最近老师好像发现你有些浮躁了,好像有了某个同学的影子,有了一些嬉皮笑脸,你发现了没有?他低头默许。老师希望你能够用你端正的态度去影响你周围的同学,让他们能够越来越好,而不希望看到你受到一些坏习惯的影响。老师相信,你还是那个特别端正的孩子。离开之前,把他的位置也调整了一下。第二天,我看到他的态度端正了很多,或许还没有开学时的那种状态,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有时候优等生也需要你适时地给予他正面的力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受到周围太多的干扰,他们有时候并不能正确地辨别哪些能促进他们发展,哪些又会导致他们落后。这需要我们及时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肯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