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磨课的收获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9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王登朋     来源:本站原创

 

磨课的收获
字本取意于二物相擦,此消彼长之功效。在当下的教育语境里,常以磨课来称道教师为上好一堂课而付诸心血的过程,实在是妙。其妙有二:其一是这一隐喻形象地描述了教师个体或群体打磨课的真实情景。其二是磨课一说,其实隐藏了其中诸多难得一见的细节付出功夫。因为这样的磨课过程关涉到教学构想和教案预设,也关涉到上课,还关涉到课后反思等过程。而无论哪一个过程的磨课都包涵着教师个体或群体课堂背后付出的点点滴滴。它可能是教学构想的苦思冥想与辗转反侧,也可能是书写教案的割舍取决与几番易稿,还可能是课后反思的彻悟与困惑。
就语文课文的教学构想来说,因为一篇课文的学习点可以围绕字词、文本解读、读写应用等多个视角来确立,其学习方略也会因人而千姿百态,再加上班级学况的千差万别。所以,构课之前必须对课堂的学习事件、学习程序、学习方略等作出甄别,并根据学况取决,从而构成一个大体的教学构想。而这一切的细节都是教者在付诸笔端之前,脑子里反复琢磨的东西。
   
教案预设是把教学构想付诸文字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必须分多个学块来谋划。其入口自然是要找寻到进入课堂的切入点。虽然可取的范例不胜枚举,但怎样找到适合教者自己和其学生口味的东西,是要经历筛选的。其教学过程是学习事件、学习程序、学习方略、辅助手段等巧妙的编排。这里不但关涉到次序的确定,也关涉到诸多细节方式的取决,还关涉到学情的预想等问题。且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深思熟虑,反复琢磨。其结束是学习活动的终止。当然恰到好处是其上乘之作。由此可以看出,教案预设的过程虽然能见诸笔端,但看不到的东西却远远大于此。
同时,这些预设性的东西,也并不是上课打磨的全部,它还要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课堂学情及时机动处理。这便是构课预设与真实学习活动之间经常存在着一些间隙。因此,课堂中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及时调节预设教案是老师教学智慧的应对。
课后反思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回顾,特别是对实施过程得失的解析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常在听课教师的议课中,但对于授课者自己而言,却是构想预设与课堂实施的对比。且这样的对比,是他自己从中积累经验,获取更为丰赡教育智慧的最为清亮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听过一个历史老师的课。因为这个老师的课太有吸引力了,以至于听课者在笔记本上只字未写。课后,当苏霍姆林斯基询问该教师的备课时间时,这个老师却说出了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震撼的话:我写备课用时大约15分钟,但我实际用了一生的时间。你看,这一生时间的备课不也是一种持久的磨课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