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长来说,也许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就满意了,我们班也不止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学习辛苦,只要成绩不怎么差,我在家里从来不对他多做要求。”我有时候觉得哑口无言,成绩固然是我们所看中的,但是真的只要成绩就好了吗?归根结底,一个人的品德不是更重要吗?
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我也很后悔一直没有严格要求他,导致他现在几乎成了班级里的“一粒老鼠屎”,只能庆幸,我醒悟得还算早,管理得不算晚。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是小聪明,这份聪明只有一点点用在了他的学习上,所以他成绩虽然不错,但是也不是很优秀。只不过因为他的成绩一直不错,很多我以前认为的“小毛病”我也就没有特别严厉去批评他,教育他,还给他很多机会帮助老师做事,以至于他认为自己还是非常不错的,在班级里地位很重要。其他孩子看在眼里,也自然觉得犯一些同类的小错误老师都是不追究的。我对孩子很宽容,觉得他们偶尔犯点小错都是值得理解的,孩子嘛,毕竟不懂事,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稍微教育一下,通知一下家长也就过去了。但是我忘记了积少可以成多,日积月累的坏习惯迟早是要害了这个孩子的。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学期末了。
说说这个孩子的问题吧,首先这个孩子善于撒谎,发生什么事情,明明是他的错,他会在人家告诉老师之前先来告状,这可真是“恶人先告状”了,然后把错误全部推在别人身上,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关键是每次他都说的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让你不得不相信不是他的错,是别人的错,或者是别人导致他犯错的。但是你只要细细一追究,毕竟是孩子,他再怎么善于撒谎伪装,其他孩子都是不会帮他隐瞒的,真相总是很快就水落石出了。这样不敢承担责任的性子可真不应该是一个男孩子应该有的。其次这个孩子总是影响课堂秩序,课堂上想说话就说话,想离开位置就离开位置,完全不顾老师是否在场,是否影响了课堂秩序,特别不是班主任的课情况更严重。导致少数孩子也会跟他学,使得老师经常要停下来管理纪律。还有就是这个孩子有一些小偷小摸的毛病,自己想要的,看上的,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想方设法拿到手。当老师问到他的时候,他的回答总是“捡的,他给我的,我借的……”其实经过仔细了解,真相都是他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的。家长也知道他的毛病,但是一直觉得老师不叫家长去学校,我就不管了,哪怕书包里经常出现不是自家孩子的东西,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家校联系不及时,这个孩子越来越胆大妄为。
现在这样写来,我很后悔没有每次都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没有真正重视孩子的问题,没有放大了来看,反而每次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觉得他还是孩子,好好教育引导一下,等他懂事了就会改的。但问题其实不是这么简单,他已经不是偶尔犯错,而变成了一个“惯犯”,这一个“惯”字,何尝没有我“纵容”的缘故。世上没有后悔药,从我意识到问题严重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着重关注这个孩子,不允许他在我眼皮底下再犯这些毛病。
为了改善他的情况,我做了三件事:首先喊了家长,深入沟通了一下,家长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毛病,也愿意配合我们老师的工作,这一点我很感激,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光有老师来管理孩子,孩子的品行还是不会有根本的改善的。那天他妈妈和我谈了很多,他妈妈一直在自责,觉得是自己的简单粗暴造成了儿子的这些坏毛病。我从他妈妈的话中看得出他妈妈虽然对孩子很严格,也希望他是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孩子,但是每次教育孩子总是威胁要扔掉他,等孩子一哭一害怕,又立刻“宝宝,宝宝”去哄他,这是一场虎头蛇尾的教育,可以说很难达到正面的教育效果。另外就是他妈妈对他学习方面的要求是百分百满足的,但是如果孩子生活方面有一些违背他妈妈意志的要求的时候,他妈妈是绝对不会满足的,譬如酸奶……就因为他想喝酸奶妈妈总是不给他买,他竟然发展成去偷拿同学的酸奶……我其实对他妈妈的这两种行为深感不赞同,所以就这两方面和他妈妈交谈,希望能找出折中方法,来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第二我给他调了位置,把他放到我最容易关注到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时刻提醒他,或者从侧面告诉他老师是时刻在关注你的,你不可以做出格的事儿。因为意识到了问题,对他的关注自然也就多了,虽然这一点写来这么简单,但是老师对于一个孩子的关注,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效果应该是最好的。第三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多次利用夕会课强调品德,“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不能懒惰,我应该勤奋教学,这个教学,更重要的是正面的引导。作为老师,你总是不断地批评孩子这儿不对那儿不对,却不详细说明怎么样做才是对的,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的。只有我时常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灌输给我的孩子们,孩子们才知道怎么做。因为我的不断强调,不仅这个孩子脑子里充满了老师的训诫,其他的孩子也都越来越明事理。孩子们是最单纯的,他们愿意相信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也愿意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所以我要多告诉他们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怎样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并且帮助他们成长为那样的人。
我也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个孩子能成为一个懂得负责任、善良、诚实的人。这个案例说的虽然只是班内的一个孩子,其实针对所有的孩子都适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每个孩子都未必是完美的,总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如果有一天意识到这些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去改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都尽力往好的方面去做,孩子们才能收到良好氛围的熏陶,成为一个向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