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关键能力研究之理论初探
上学期,我有幸加入了顾丽娟校长领衔的“小学英语关键能力研究”工作室。我们工作室所申报的专题项目研究是——学科关键能力研究。本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整理,以了解研究专题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已有的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启示。顾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文献学习资料,我进行了认真的研读。本月,我围绕关键词“关键能力”进行了学习,以下是我对于近阶段理论学习的一点心得与反思: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由德国的梅藤斯在1974年提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个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
深感自己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匮乏,因此,为了正确理解这一关键词,我学习了黄小燕老师关于“英语学科关键能力”得讲座和《论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陈美玲)、《论学科能力的建构》(林崇德)、《融“关键能力”的培养与评估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廖素清,曾江初)等文献资料。
常州市教研室黄小燕老师在其英语关键能力讲座中指出:依据“关键能力”的定义和英语学科的课程性质,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不是一项或多项具体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独立于它们之外而又通过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是为了完成今后不断变化的语言任务而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来说,英语学科关键能力包含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三个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即输入性语言能力,它包括:整体感知信息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评价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输出性语言能力,它包括:准确表达信息能力、连贯表达信息能力、多样表达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观察、记忆、对比、分析、推理、综合、概括。
英语学习始终包含着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即语言理解能力(输入性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输出性语言能力)。其中,听读是语言理解,也是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说写是语言生产,也是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的充分条件。信息输入和输出是语言学习的两个终端行为。而输入和输出性语言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对彼此都有促进作用,同时双方共同作用来完成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则是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获得,同时也反作用于输入和输出,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三要素是一个互动的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支撑。
通过理论学习,我感悟到: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用联系整体的观念来看待和处理它们的关系,以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