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集体备课>>语文>>五语>>文章内容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一稿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07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徐振红     来源:本站原创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一稿

.引读导入:
1.点击图片孩子们,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瞧,暑热­——,星星——,月亮——,柔和的月色——。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因为每到此时,母亲便开始了对我的启蒙教育。
2.这节课,让我们也沐浴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和作者一起重温那美妙的月光启蒙吧!指读课题
.欣赏民歌民谣、故事谜语:
1.作者说:出示: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回顾课文,还记得不识字的母亲是用什么方法给予我启蒙的吗?(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2.这些就是我的启蒙教材!请同学们轻轻翻开课本,美美地诵读这些歌谣童谣谜语故事,读着读着,我相信你一定会看到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出许多美妙的感受。(生自由读。)
3.切磋诵读技巧,交流体会感受:(师下位巡视,把握学情
告诉老师,你比较喜欢读什么?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歌谣:点图
1)指名读。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得舒缓、恬静,为什么?(因为月光如水)谁也想来读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散发着清香的白衣裳。母亲洗的衣裳白白的脆脆的,穿在身上可舒服哩!)读着听着,我们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母亲一边洗衣裳,一边唱着歌谣)多勤劳多开心的母亲,我们也来为母亲吟唱一曲吧。(齐读)
2)母亲唱完一首又一首,点图谁喜欢读第二首?指名读。老师发现你已经把书读在了脸上,因为你的眼神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你知道母亲向往什么吗?(凤凰象征着吉祥如意,母亲向往过幸福的生活,向往去云南,向往住瓦屋高楼)谁还能把这种向往读得再强烈一些?(指名读)
小结:在那清苦的年月里,母亲相信通过辛勤劳动,总有一天会搬进瓦屋,住上高楼的,母亲是多么乐观啊!
▲童谣:
歌谣如诗如画,引人入胜,你还喜欢母亲教给我的什么?点图
瞧,这么多幽默风趣的童谣,咱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吟唱呢?(用手脚打拍、表演唱、交叉双手拍,拍着我的背哄我睡)那好,选上一首,咱们也来试一试.(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自说唱)1.两人拍2.一人拍3.哄睡状)读了这么多朗朗上口的童谣,有什么感受?(节奏感强,风趣,唱童谣很快乐,蕴含道理追问什么道理?)是啊,生活虽然苦点,但母亲的童谣却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还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这就叫启蒙!
★如此美妙的歌谣童谣读着就催人遐想,要是由母亲来深情地吟唱,那会有一番怎样的情趣呢?孩子们,想听吗?(点下图,再播放歌谣)母亲的吟唱给你怎样的感受?可选一种来说一说。(小结:此时的篱笆小院里不仅洒满了柔和的月光,仿佛还开满了鲜花,馨香四溢。︱母亲的声音犹如花香沁人心脾,令人舒心、陶醉,所以说篱笆小院里飘满了母亲芳香的音韵)你能读出这种花香的感觉来吗?点上图(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柔柔地读出这美妙的感觉。(读第三节)
点图如此动听的歌谣谁都是百听不厌的啊!可不识字的母亲怎会唱那么多动听的歌谣?(天资聪颖、她从哪里听来的?外婆、父亲的耳濡目染(板书:智慧);故乡,理解“长五谷,长歌谣”的长的意思)是啊,黄河故道边的人们物质生活虽然清苦,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充实的。他们自编自唱的这些民歌民谣饱含着怎样的情感?这些淳朴的民间文学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如今天资聪颖的母亲把她对家乡,对生活,对儿子的热爱,全部都通过吟唱歌谣表达给我听。正如作者所说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在母亲日复一日的吟唱中,懵懂无知的我渐渐明白了什么?——(怀揣梦想,要热爱生活,要勤劳勇敢,……)这就是母亲对我的启蒙教育。
▲故事
母亲还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听:引读——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讲——,讲——,讲——,讲——……(出示填空句子)这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让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此时的母亲也沉醉了,谁来读读母亲的形象?(生读:此时明月已至中天,……玉石雕像。)我眼中的母亲像——,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月光皎洁照耀着母亲,白布褂子衬托着母亲,母亲给予我的关爱让我感动,母亲的智慧让我敬仰,母亲显得那么圣洁高尚,母爱显得那么无私美妙。)
▲谜语
看:明月已至中天星星都已困得眨眼,更别说累了一天的母亲,但我仍兴致盎然,非缠着母亲再给我说谜语!仔细读读这一段,看谁能学着文中的我的样子和母亲一起来说这个谜语。注意我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气哦!谁来当孩子?老师配合你做母亲,准备好了吗?(母:田儿,看小星星都躺在月亮妈妈的怀抱里眯上小眼睛了,咱也该睡了吧?子:不嘛不嘛,我还想听妈妈说个谜语呢。母:太晚了,娘明天再给你说,成不?)子:不成,不成,非今天不可。母:那说完这个就跟娘回屋睡觉去?子:嗯!母:说话算数?子:说话算数!拉勾!师生合作读母子猜谜的对话,稍加动作。了不起啊,你不仅把书读在脸上了,还读到了心里!孩子们,那在母亲眼里,我是个笨孩子吗?你从哪读出来的?(笑着说)母亲告诉我朝吃的猜,说明什么?(善于启发我的想象)这还是启蒙!
3.小结:在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里,母亲就是用一首首民歌民谣、一则则故事谜语,对我进行着启蒙教育,它们不仅优美风趣,充满想象,还影响、教育、启发着我。所以,我要说:点图“师生齐读末段。”
.理解课题,体会内涵:
1.孩子们点图出示句子: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多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啊!孩子们,让我们把这幅温馨的画面融进课文的14小节请你再潜下心品读这段文字,相信你通过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一定能揣摩出课题“月光启蒙”的深刻内涵来。
2.交流:(1)在皎洁的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2)月光下的启蒙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水的月色,璀璨的星辰,神秘的夜空,美的陶醉,激发我无穷的幻想。(3)是母亲润物无声的启蒙,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领着我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使长大后的我成为了作家、诗人。(4)母亲的浓浓的爱像这淡淡的月光,荡涤着我的心田。(5)母亲的淳朴善良无私不正像这清幽的月光吗?(相机板书:飞向诗歌的王国)画圆月
3.小结:同学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更流淌着深浓的母爱。我那不识字母亲用她勤劳贤良乐观仁爱的美德,用她对生活、对家乡、对儿子的满腔热爱深深感染着我,熏陶着我,启迪着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一起把这些饱含儿子感恩之心的文字敬献给亲爱的母亲吧!点图(齐读最后一段)所以点图——引读“母亲不识字……歌的王国”
五.拓展延伸,深华情感:
1.母亲的启蒙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可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母亲渐渐老去了,她的声音不再芳香,甜美,就连那些她最熟悉的歌谣、童谣也不记得了……点图(出示文字,师配乐朗诵:老母亲不幸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连儿子都不认识了,只是漠然地笑着,笑得我泪流满面。
2.那一刻,我久久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母亲,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只在心中千遍万遍地默念着:“母亲啊,您可曾记得咱家的篱笆小院……”“母亲啊母亲,请您好好地看看,我是您的田儿呀……”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母亲的田儿,你会怎样唤醒母亲沉睡的记忆?你最想对慈母倾吐怎样的情怀?请提起笔来,赶快写下来,说于母亲听吧!(交流,师相机点评)
3一生爱着儿孙们、想着儿孙们的母亲,很快便撒手人寰,然而母亲就像一座玉石雕像,永远铭刻在我心;母亲的月光启蒙我也将永生难忘。所以,点图每当明月高照的夜晚,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熟悉的歌谣:(播放歌谣)
孩子们,圣洁的母爱如同月光纯洁无私,母亲的对我的启蒙润物无声,让我们怀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生平安!
.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细细品读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感受另一种博大无私的母爱。更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母爱,孝顺我们的母亲,可以吗?
搜集民歌民谣,开展诵读活动。
 
附板书:          
唱歌谣      
     月光启蒙      讲故事       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爱        唱童谣      
                   猜谜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