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二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好心态——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2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大周蓉     来源:本站原创

 

好心态——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商人、明星、政府官员、科学家、普通工作者,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最好的肯定。我们,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边不乏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我们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连接,那就是学生。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人才,是我们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目标。
假期中,看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尽管王老师所面对的是高中生,已对人生,对理想,对未来有了自己初步的定位。而我们每天接触的却是还一些并不太懂事的孩子,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什么,正如同书中序言中所阐述的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从心态、学业、课外、孩子与家长、我送女儿上北大这些方面介绍了王老师的生活感悟和实际经验。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第一章——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种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所以是否有一个好的心态,就成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关键。
而作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此时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直面失败则是首要的一环。在一些比赛中,一些孩子失败了都在痛哭,父母在旁边心疼,于是上前安慰说:我们认为你是最好的。父母原认为孩子会停止哭泣的,恰恰相反,孩子哭的更厉害了。孩子从因为失败而难过的哭泣变成了认为裁判不公委屈的哭泣。但是比哭泣更严重的是孩子想法的转变。因为大人安慰的话语在孩子的心里其实已经翻译成:我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公平的,我再也不要参加了!。这样累积下去,孩子会更加认为自己没有输,开始抱怨别人对待自己的不公。所以,父母和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失败,告诉他们:你现在虽然输了,但是你很努力,只要你找到失败的原因并继续努力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我们为你的努力感到自豪!
除此之外,乐观的态度、满满的自信、坚韧的品质都能帮助我们拥有一个好心态。乐观是漫漫长夜里苍穹中闪烁的星星,当学习处在低谷的时候,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困难少了许多。
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书中有一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切,北京一所中学的一个女孩,由于平时成绩非常优秀,所以报的第一个志愿是北京大学。可是在一次模拟考后,一张满分150的数学试卷她的分数还不到110分,看着这样的分数,她慌了,觉得自己北大肯定是上不了了,就提出改志愿,但当时志愿已经录入电脑,无法再改了,家长各处托关系也不行。面对这样的情况,女学生坚持说志愿要是改不过来,今年肯定考不上北大,明天也就不去学校了。万般无奈下,家长找到了王金战老师,希望他能帮忙。王老师花了大概二十分钟左右与女孩进行了一番交流,他说:考前问题暴露得越多,是不是意味着你高考中遇到的问题,相对越来越少?在考前那么宝贵的时间里,你好不容易做一套题,居然一个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么你的时间浪费得也太可惜了。而如果你在这两个小时内,通过做这套题,发现了一些漏洞,那么这套题对你就太重要了,因为你通过做题发现了漏洞,然后把这个漏洞弥补上,你考试的时候,不就多了一份成功吗?你怎么能因为你发现问题了,却感觉不行了?就你这种心态来讲,肯定考不成北大,因为你考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好多问题,只要遇到问题你就怀疑自己,当然会垮下来的。说的多实在,可就是这一番话后女孩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结果,当年她以超出录取线30分如愿考入北大。一个学生从小到大经过不下几百次考试,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但你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只要把握住自信这一关键因素,即使成绩不理想,你的心里也没有失败。就如德国教育家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至于坚韧的品质,亦不容忽视,三分钟热度的人做事往往不会成功,唯有对自己最初的理想始终坚持不放弃的人,才会见到胜利的曙光。
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选择态度。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如果你改变了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你就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