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语文课——《鸟语》
横山桥中心小学 石浏
在这鸟语花香的春天,非常荣幸地听了张老师的一节高大上的《鸟语》,如沐春风,课堂上妙趣横生,犹如在鸟的世界中畅游,听了这节课,让我觉得语文课,真是一门永远都能产生新生命的课堂,原来我们的第一课时还能上的这样别有趣味。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张老师的课特别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上课伊始,张老师引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句,引出“鸟”,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番鸟儿们的对话,把孩子们一下子带进了鸟的世界,走进了课文,在那“叽叽喳喳”声中,走进了第一课时,彻底地融进了鸟叫声中,一会儿“咕咕”,一会儿“咕嘎咕嘎”,又一会儿“叽啾叽啾”,各种各样的鸟叫声,孩子们叫着,读着,品着,发现了节奏美,押韵美!
张老师的第一课时,在理清文脉时真是不着痕迹,细雨润物般。从燕子、布谷、喜鹊这三种鸟入手,也是课文中详细写到的,张老师分成三大板块,但都围绕着“想象”进行教学。
从一开始的燕子的呢喃软语,张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故事带来的惊喜,抓住主人翁“公冶长”,让孩子读会名字,通晓鸟语,把故事讲生动,孩子们听得津津乐道。对于“呢喃软语”,张老师让男生、女生进行对话,女生读鸟叫的声音,彻底理解“呢喃软语”,那种轻轻柔柔的声音,男生对燕子的话,课堂上一下子就情趣高涨,非常想进入鸟的世界,起码那一刻,我是想进入鸟儿的世界的。孩子们一下子对燕子送信的故事充满了兴趣,更对鸟儿们有了期待。
紧接着讲授布谷鸟催工,抓住“布谷,布谷”,让孩子来学习布谷鸟的叫声,在一遍又一遍模仿布谷鸟叫中,张老师引导孩子听布谷鸟的叫声在呼唤什么,布谷鸟叫代表什么,进行一问一答的形式,还发现布谷鸟叫很有特色,都是四个字的,都很押韵,都是在催促人们勤劳呢。接着张老师让学生问,老师进行布谷鸟回答,接着换成老师问,学生当布谷鸟回答,彻底理解布谷鸟叫的含义,那种无拘无束,真想呆在鸟世界中,张老师对“拘”这个字,画了古文的字形,边画边讲解意思,一下子对“拘”有了理解。
学会两种鸟语后,张老师让孩子来当报喜鸟——喜鹊,先是张老师设计语境,“哥哥结婚了,你会怎样报喜?”“哥哥考上大学了,你又会怎样报喜?”接着让孩子自己设计语境,孩子们在老师原有的语境上,依葫芦画瓢,说出了各种有意思的语境,报喜越报越有意思!课堂上一下子热闹极了,到处充满了喜事,无比开心。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张老师的课,就像这暖洋洋的春天,听着舒服,看着美妙,回味无穷!这是因为张老师很好地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运用于课堂之中,使得课“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