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网站>>教师成长平台>>读书笔记>>五年级级部>>文章内容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耿风秀     来源:本站原创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一句话,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深感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本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是人格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树立榜样
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为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往往富于幻想。生动活泼,易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大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必须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学生写字时,坐姿端正,书写工整,而教师在上课板书时身子东倒西歪,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比较容易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更是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榜样;如表扬学习勤奋、刻苦、守纪、孝敬父母……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
二、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三、营造氛围
团队氛围是说一个班级团队的成员在共同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形成一种氛围,它能控制其成员的活动,进而影响该团队的特色。班主任和学生相处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如果彼此能相处融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效率是有帮助的。“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交往、接触。或课间,或午休,或放学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并发动团队的成员共同出谋划策;在他们思想上出现偏颇时找他们谈心,深入了解学生内心反应,并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号召他的好伙伴与他玩耍、谈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横山桥镇吴家村2号    邮编:213119    电子邮箱:wjhsqxx@163.com    联系电话:0519-860171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