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需优化的教学行为
殷 偲
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现实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将学生放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因而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一方面,我们要从讲台走向学生,不再作为课堂的控制者和主导者,而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应放下对课堂的掌控,给学生更多自主支配的机会。关注学生学习的发生过程,且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并尊重学生,改变以往的师生观念。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学生进行对话。当然这个对话要以平等、理解、信任、尊重和关爱为前提,这样对话才能在一种和谐自由轻松的氛围内进行,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在课堂上要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彼此的观点,且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主动和学生交流,并在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设置合理的目标。另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可以培养他们反思的好习惯,并教会他们认识自己。
“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也催生着评价理念的革新,它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以学业成绩为考核标准,而是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创造实践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等都应成为评价的内容,另外还要把考试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我们应从终结性评价走向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