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读后感
读了孙晓云专家的这本书后,我得到了很多收获,特别是关于如何表扬学生,如何批评学生,如何尊重学生,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孙老师在文中提及台湾台南大学林正文教授在《儿童行为的塑造和矫正》一书中非常强调的“正增强”作用,他指出:“身为成人的父母、师长,假如能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当你整日被人批评指教,何等难堪!何况只是稚嫩孩童。因此一般人,特别是孩子,对别人给与的肯定的评价和令人鼓舞的重视,都会心中暗喜,表现得更好。”
关于表扬
口头语言表扬是最经常的,它贯穿于我们教育的始终,应该注意的是表扬要有具体内容,他做的好,好在哪里,而不是泛泛地说:“你做得挺好的。”而且对学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要适当和适度,还要因人而异。表扬过度了就会失去表扬的作用,会使有些学生滋长骄傲情绪,产生过高评价自己的偏差。
在表扬的时候侧重点在于孩子通过努力所取得的进步,或者孩子正在做出的努力。通过表扬,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东西,以此来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又教育学生做好事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为了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孙老师对默默无闻做好事而不求表扬的孩子更为欣赏。
关于批评
老师可以把自己为一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而苦恼、焦虑、着急的心情告诉学生,从而唤起学生产生要改正的愿望。孙老师提到从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书中看到的话语:“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惩罚孩子对孩子行为的纠正完全没有好处。惩罚的结果是让学习吃力的学生更加自卑,让常常出现问题的学生更加自暴自弃,让顽皮的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让这样的学生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当孩子错了,不是不可以批评,但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危害,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
关于尊重
从小别人尊重的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或者说孩子会自己努力用完善的人格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时,被人尊重的孩子也会尊重别人。
尊重孩子,会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也得到了鼓励,这样做,能够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懂得自爱,懂得了做人的尊严。我们应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情感。